《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耕者
耕者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107
魅 力 值:30
龙    币:45
积    分:71.3
注册日期:2012-05-27
 
  查看耕者个人资料   给耕者发悄悄话   将耕者加入好友   搜索耕者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耕者发送电子邮件      

转载——教育公平,叩问良知“走近流动儿童之对流动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思索 ”
对流动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些思索
滋根基金会北京项目
原文地址:该网址不再展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有2.3亿农民工进城务工,跟随他们进城的流动儿童大约有2000万,仅北京一个城市每年至少有40万“流动少年儿童”进入,流动少年儿童教育问题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滋根基金会一直关注教育与发展领域,通过开展北京地区打工子弟学校项目和建立农民工活动中心,对流动少年儿童教育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通过少年儿童成长戏剧活动,与孩子们有了心灵的沟通后,我们对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等方面的不利于流动少年儿童成长的因素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一 家庭方面的不利因素
1 父母过度繁忙
据我了解,在北京打工并带着孩子的父母从事的职业大致是:做小生意的、回收废品的、养猪的、种菜的、拉板车的、做保洁的,这些职业要早出晚归。有些父母工作地离学校太远,就直接在学校附近为十几岁的儿子租一间小房,让他照顾自己。
这种繁忙的状况下,父母几乎没有时间以及精力和孩子以及班主任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学习、生活,也不利于父母和孩子相互理解以及家长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在人员复杂且流动很大的城乡结合部,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和诱惑,孩子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而被父母发现时已经比较晚了。
2 父母离异日益增多
近几年,外出打工家庭离异现象日益增多,在农村相当多的地区离婚率已经高达
30%。参加我们成长戏剧的二十多个孩子中,就有不少孩子属于单亲家庭或者重新组合家庭。发生离异的家庭,孩子性格上较其他孩子有一些不同,与人相处不是很通畅,有意避开一些话题,需要更多的耐心才能和他们建立比较信任的关系。
据我了解,父母离异的原因主要有:
1) 经济状况的动荡,身体健康的变化,突发事件
夫妻出外打工是要解决生存压力,如果总是辛苦却挣不到钱,物价又在上涨,孩子要上学,背负不了这种经济压力,夫妻关系容易破裂。夫妻一方身体健康出现大的变化,或者被抓到监狱这样的突发事件发生,另一方也会在无法承受经济压力情况下选择离婚。
在做成长戏剧时,有个七、八岁男孩说自己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父母是种菜的,经常因为挣不到钱争吵,后来母亲坚决离婚,两个孩子都不要了。这个小男孩还要照顾四、五岁的弟弟,弟弟一哭,他就给弟弟一块饼干,再哭再给两块饼干,依然哭,就把所有的饼干给弟弟,但也制止不了弟弟的哭喊,当哥哥的就设法抱弟弟,但抱不动,只是象拖麻袋一样把弟弟拉到床边。其实父亲就在不远的菜地干活,即使听得到孩子的哭声也不能放下手中的活,回来照顾孩子。
2) 外出打工后,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相比农村的生活平静和环境单纯的状况,城市里接触的人明显增多,可选择范围也很大,几乎没有任何道德约束。即使曾经在农村夫妻关系很稳定的家庭,一旦来到充斥着形形色色诱惑和价值观的繁华都市,也很容易发生动摇。
比如,一个在北京打工的电焊工,已经有三个孩子,妻子2006年以前一直在河南老家照顾孩子老人,十一年来家庭都很稳定,2006年春丈夫也带着妻子出外打工,到北京不到四个月,妻子便跟着另一个男人跑了,只留下一个书面的离婚协议,到现在妻子都没有和丈夫再联系,养育三个孩子的压力都压在丈夫一个人的肩上,已经十岁的大女儿因为这一变故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3 家庭流动性大
外出打工是为了生计,哪里可以挣到钱很可能就到哪里停留,孩子需要跟随,那么就不得不一再换学校,新的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又要到另一个新的地方,孩子的教育处在半间断状态,孩子想形成稳定的朋友圈子也是比较困难的。

二 打工子弟学校方面的不利因素
1教学质量比较低
1) 只求安全第一
相对有教育部门支持的公立学校,私人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成本和风险都要校长个人承担,投入资本并不雄厚,而且大部分打工子弟学校没有民办许可证,依然属于非法办学,因此不能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学校也害怕和家长之间发生纠纷,因此就不敢大胆地管理孩子和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就很难上去。
2) 教师群体的不足
a流动性大,
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几乎每半学期都会老师离开,学生因为老师频繁离开罢课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本原因是教师工资相当低,甚至不足以维持生活。相当一部分年轻老师只是把打工子弟学校作为找不到其他工作时的暂停处。
b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来源复杂,来自全国各地,有退休教师、农村民办教师、未分配的师范毕业生,也有无任何经验的打工者,其中有教师资格的比例很低。
c工作量大
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公立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大得多,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家访,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比较有限。
以上教师群体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打工子弟学校属于成本小风险大的私人办学,校长尽可能减少成本,压低工资,教师人员减少到最低,工作量就比较大。
2学校前途未卜
1) 获得民办许可证比较困难
这些年,只有很少学校获得了民办学校许可证,2007年没有一个打工子弟学校获得民办许可证,大部分学校还是非法办学,随时都有可能被取缔或者被驱逐,学校自身处在流动状态,很难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
2) 恶性竞争
打工子弟学校是流动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市场化的产物,教育市场成为争夺地,恶性竞争的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想方设法拉生源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这也使学校很难安心办学。



三 社会和社区环境的不利因素
1 媒体引导不当
1) 电视电影,影像制品,甚至公共广告过多涉及暴力和男女关系,孩子们都说,他们满眼看到的都是有关男女情爱的东西。
2) 单纯宣传成功创业,很少讲现实艰难,误导孩子们认为只要闯就比较容易成功的印象,缺乏对现实的了解。这些导致很多孩子对现实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容易冲动,经常想逃出家庭、学校的限制,去闯一番大事业,从而被骗或走上黑道。即使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孩子,也往往难以正视现实,并脚踏实地地创造自己的生活。
3) 几乎没有合适孩子看的新作品,如果有大量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同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和社会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进入孩子的视野,潜移默化中就可以使孩子健康向上同时脚踏实地。
2网吧的巨大诱惑
孩子们最迷恋的地方是网吧,在网吧他们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网络交友普遍,甚至相当多的孩子在网吧看黄片。网吧氛围复杂:在城乡结合部的非法网吧里多是年纪较小的年轻人,社会上的小混混也在其中,满嘴说脏话,烟雾弥漫。
无法抗拒网络的诱惑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们普遍感到孤独无聊,而网吧成为他们逃避现实,沉醉于幻想世界,重新找到自我感觉的地方
3 人与人关系复杂
外出打工发生事件中最多的就是被骗,我们做成长戏剧班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知道现在社会中骗子很多。而孩子们也已经感受到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和冷漠的状态,也可以体会出成人世界中最多的只是利益关系,相互之间如同一盘散沙,自私自利也是很自然的了。

四 食品健康方面的不利因素
外出打工的父母总是会给孩子零花钱,大部分为了让孩子们买早饭,但对于孩子的饮食缺乏指导和控制,垃圾食品(方便面,辣条,薯片等)是孩子们的主要零食,有的孩子甚至把方便面当作主食。学校内部和学校附近的小商店也迎合孩子们的口味,出售大量价格便宜的垃圾食品。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一家庭的小儿子总是精力不足,没有力气,提一小桶水都很困难,仔细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一天三顿吃方便面,父母认为一袋方便面算起来比一个馒头还贵,那就应该更有营养,而且很方便,孩子也喜欢吃,所以买了不少在家中。对于垃圾食品的认识不足和对袋装食品的盲信是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普遍问题,这给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五 十几岁孩子的出路是一个大问题
流动少年儿童在跌跌撞撞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当他们长到十几岁上初中时,今后的出路在哪里就成为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1 上学难
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低,特别是初中年级,课堂秩序较为混乱,少数希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法学习。相当一部分的大孩子不想再上学,热望着走向社会,渴望摆脱学校和家庭的束缚。如果想继续上学,有两种选择:一是上职业高中,孩子不是很愿意选择,家长对此的选择也比较慎重;一是回老家上学,而回老家上学首先必须留一级或者两、三级才能跟上老家的课,其次在老家要有人照料,这往往也有很多困难。如果准备上高中读大学,那么经济上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多子女家庭往往是望而却步。
2 就业难
作为外出务工群体的下一代,他们是所谓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来自农村,但并没有正式干过农活,因此也称不上真正的农民工。中国农民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他们中的许多人身上很难找到,他们虽然生活在边缘和底层,但却看不上脏、苦、累的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受挫后,很容易迷失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与父辈相比,外出务工“第二代”的消费观念有的已经较为现代。他们穿着打扮个性时尚,频繁出入娱乐场所,很容易染上吃喝玩乐、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气。
3 边缘化状态
这些十多岁的孩子,相当一部分从小就出生在城市或者城郊,他们对城市生活较为向往,融入现代城市的愿望更为强烈。如果说父辈是城市与乡村迁徙的“侯鸟”,农村还是他们的根,那么跟随他们而来的“第二代”就是在不同城市或者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间游走的“过客”。客观地看,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正宗的城市人。即使工作、学习在某个城市,他们的根仍不在这个城市,而处在城市社会的边缘,是现实社会的一个边缘阶层。
这些十多岁的孩子,男孩、女孩都具有浓厚的小群体意识,属于小团体的核心人物也会称“哥”叫“姐”,小群体内部比较讲义气。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比较重视社会上混的人的力量,比较天真地希望通过这种人找到依靠,为了是受欺负后有人帮忙。
这些半大的孩子既游离于农村社会体系之外,也游离城市社会体系之外,归属感普遍比较迷茫,很容易成为社会游民,由于年纪较轻,缺乏社会经验,独立生活能力较低,平时交往的圈子又以小团体为重,小团体中的权威人物,在沾染上不良习气后,又会迅速将其传染给他人,形成连锁反应,这样很容易冲动失去理智,不管男孩女孩只要一冲动就成群结队去买刀子,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高发人群。

这些十几岁孩子的出路在哪里,社会,学校,家庭特别是社会是应该开始高度关注,其中社会经济安排的适当转变特别是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必然的前提,而对于我们社会工作者来说,应该探索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和他们平等交流,在获得信任后,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现实社会,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这将帮助他们顺利适应这次巨大的社会变迁。


总之,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的城乡大变迁,这一剧变冲击着每个家庭,冲击着每个人,显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拒绝面对它,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外出务工人员自身以及关注该领域社会群体共同的努力,可以找到减少这一剧变产生的阵痛的多种途径。
2014-05-25 22:07: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1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