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柿子饼
柿子饼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3323
魅 力 值:351
龙    币:6656
积    分:7501.5
注册日期:2006-02-28
 
  查看柿子饼个人资料   给柿子饼发悄悄话   将柿子饼加入好友   搜索柿子饼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柿子饼发送电子邮件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及矫正对策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经常出错。针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不同“病因”,我们开出了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和分配上发展很不完善,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缺乏整体性,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由于计算题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感知不精细,加上学生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出现看错题目、写错数字、抄漏符号等所谓的粗心错误。

减少这类错误的对策就是重视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作业。

二、强信息产生的干扰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受题目某些数据特征和某些运算符号等强信息的干扰,产生心理错觉,造成计算错误。

如:(1)234×2÷234×2=1

(2)750÷25×4=750÷100=7.5

第(1)题:“相同两数相除为1”,在学生记忆中占绝对优势,很快上升为强信息,让学生忽略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第(2)题:“25×4”是一个强信息,在运算中,学生受到“两数之积是整百或整千使计算更简便”的干扰,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排除“强信息”的影响与干扰,主要对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做每一题前先勾画出运算顺序,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要追问自己依据是什么。其次是设计习题组让学生对比练习,如(1)24×5,25×4;

(2)100÷25×4,100÷(25×4)。

三、知识、技能缺陷引起的失误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律等基本知识,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如:(1)78÷2=34……1

(2)42×17+58×17=(42+58)×(17+17)=100×34=3400

第(1)题是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运算顺序模糊;第(2)题对乘法分配律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针对这类错误,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在计算时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计算的自觉性。

四、负迁移的消极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以致影响到学生对运算概念、法则、性质的正确理解,使学生产生计算的错误。

如:(1)0.23+1.7=1.3 (2) — = — =

第(1)题学生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把末位对齐。

第(2)题学生受到小数加减法中退一当十的影响, 退一作十变成,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排除负迁移干扰的主要对策,是注意适时比较,不要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两种相似概念时就进行比较,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并初步掌握后再加以比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学生正确掌握新学的知识,避免负迁移的发生。

当然,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原因,还受到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是能够克服的。
2015-01-13 09:16:5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2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