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厨工
厨工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厨工个人资料   给厨工发悄悄话   将厨工加入好友   搜索厨工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厨工发送电子邮件      

试析方言中“外甥(女)”指称“外孙(女)”的文化成因

试析方言中“外甥(女)”指称“外孙(女)”的文化成因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12-6-16 12:54:10

摘 要:本文通过对北方方言中“外甥(女)”可以用来指称“外孙(女)”成因的研究,发现它是受“男尊女卑”“长幼有别”等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和过去时间价值取向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看似有悖辈分的称谓语。

关键词:外甥(女);称谓语;方言 
1.引言
  据《现代汉语词典》,“甥”的基本含义是:<1>〔外~〕姐姐或妹妹的儿子;<2>〔外~女〕姐姐或妹妹的女儿。但北方一些方言区,如山东、山西等地,姐妹的子女可称作“外甥(女)”,同时女儿的子女也可称作“外甥(女)”。前一种称谓是现代汉语共同语中的普遍用法,而在后一种称谓中,“外甥(女)”则具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外孙(女)”的指称意义。把“外甥(女)”这两种并存的指称意义进行对比,就可发现女儿的子女称“外甥(女)”,姐妹的子女也称“外甥(女)”,女儿和姐妹显然不是处于同一辈分,而对两者子女的称谓却相同,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传统社会里,这样称谓岂不乱了辈分。本文将试图通过对各方面的研究,来揭示“外甥(女)”可用来指称“外孙(女)”的文化成因。
2.“甥”的词源探析
  据《说文解字》(【卷十三】【男部】)的解释: “,謂我舅者,吾謂之甥也。从男生聲。所更切 文三。”从中可以看出,“甥”的本意是用来指称姐妹的子女,这也是现代汉语共同语中的普遍用法。
  下面再看《康熙字典》(【午集上】【生字部】甥)关于“甥”的解释:
“《唐韻》所更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外甥也。姊妹之子曰甥。《詩·大雅》韓侯娶妻,汾王之甥。《傳》姊妹之子爲甥。又《爾雅·釋親》謂我舅者,吾謂之甥。《韻會》女之壻亦曰甥。《孟子》帝館甥於貳室。又《韻會》外孫曰甥,據外祖而言。一說外孫曰彌甥。《左傳·昭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備彌甥。又《爾雅·釋親》姑之子爲甥,舅之子爲甥,妻之晜弟爲甥,姊妹之夫爲甥。《註》四人體敵,故更相爲甥。甥猶生也。又姓。晉大夫呂甥之後。”
  从以上所列词条我们可以看出,“甥”用来指称“外孙”应该是古代一种传统用法,并且至少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因为词条中的例句引自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
3.“外甥(女)”指称意义的文化内涵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物,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刘润清 1988)下面我们将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探究“外甥(女)”指称“外孙(女)”的成因。
3.1. 传统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个父权社会,男性处于支配地位并拥有权利,而对于女性而言,重要的是她们的美貌和养育后代的能力。几千年来,“男性优势”的基本观念已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在亲属称谓语上表现为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的不平衡性。汉语的亲属称谓语异常发达,有一整套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脉细分明的亲属称谓系统。汉语的这套亲属称谓系统也以性别为划分基点,以父系血亲为划分中心,使的父系亲属系列和母系亲属系列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不平衡。父系称谓区分精密,母系称谓区分简单。如父亲的兄弟有“伯父”“叔父”长幼之分,母亲的兄弟则统称为“舅舅”。对母系长辈亲属称谓系列的区分尚且不够明晰,就更不用说对子女的后辈的称谓区分了。女儿的子女和姐妹的子女统称为“外甥(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女性后辈亲属称谓区分的模糊性。
  从“外甥(女)”的角度来看,对外公(婆)和姨舅都可自称“外甥(女)”,那么外公(婆)和姨舅岂不是同一辈分。这其实正好可以反映中国传统上是一个父权社会,女性很少有独立的地位。因为“外甥(女)”是女儿所生,不是儿子的子女,虽然都是晚辈,但和孙子(女)比起来,地位显然是不同的。这样即便是降低自己的辈分,也无所谓。但同时,外公(婆)作为长辈可以称外孙(女)为“外甥(女)”,对后辈辈分可以模糊,不作区分。但外孙(女)作为晚辈,却不可以不对外公(婆)和姨舅的辈分从称谓上做出区分而称外公为舅舅。这都反映了家庭亲属之间“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
3.2. 时间价值观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和斯特罗德贝克(Kluchhohn,C& Strodtbeck)的价值观取向文化模型,中国人应属于过去取向(Past orientation),非常重视“过去”,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通过以上分析,“外甥(女)”用于指称“外孙(女)”应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用法,虽然表面上有悖“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等级观念,但它能够传承到现在,可以说是对传统的维护和崇尚的结果。从分布范围上看,这种称谓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城市中这种用法已很少见。这是因为农村较城市更多地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生活习惯,比如过年过节在北方的农村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结婚时要遵循一些“繁文缛节”等,而这些习俗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见了。“外甥(女)”用来指称“外孙(女)”应是一些地区传统的称谓用法,而农村则比较忠实地把它传承了下来。
4.结语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 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与信念。”通过对“外甥(女)”这一称谓语可以指称“外孙(女)”成因的试探性研究,我们发现它其实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得以存在和传承下来的,这一称谓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曹 炜,2005,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刘润清,1988,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C]。 北京:测绘出版社。
[3]谭小宏 张进辅,2003,试论时间价值观[J]。西南师范大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2015-11-19 15:09:5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5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