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重新定位回龙观--回龙观创业实验区--全国最大的创业实验特区
回龙观过去缺少一个明确的定位,既无一致的规划,也无传播上的效应,所以大家的印象还是把回龙观看成睡城。
而实际上回龙观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人才优势:人才的聚居,就是最大的优势。对于创业公司和早期公司而言,低成本的找到人才,至关重要。曾经住的一个小区,QQ群讨论的都是大数据云计算,可见一斑。 房屋和生活成本优势:房屋租金相对便宜,创业者在这里能体面的生活,能租到便宜的办公楼,生活便利,成本也比较低,内部区域也是规划有序。同样的钱在五道口的华清嘉园或者知春路,成本就高许多。 天然的高科技和新商业模式试验场:因为居民的高素质,接触前沿信息,愿意尝试最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比如O2O,P2P,移动支付之类的新的商业模式就容易在这里搞起来。又因为本身这个社区的容量,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足够培植出新的商业模式的土壤。又因为社区集中,对于创业公司容易控制成本。比如外卖服务,拼车服务,就很容易在这样的土壤成长—事实上这些创业公司很多就在回龙观做尝试。一旦在回龙观成功,就很容易铺开到北京,甚至全国。 品牌问题:目前并没有知名公司成长于回龙观,所以舆论的印象是睡城,就更无知名公司过来。
我们应该把这种优势放大起来,一旦有代表的公司出现(无论是本地成长,还是吸引知名创业公司进驻),进而在媒体上形成宣传效应,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早期公司。
朝着这个目标,一些建议:
品牌重定位 - 回龙观创业实验特区,不再是睡城
鼓励创业和创新:回龙观就是一个生态新区,鼓励各种最新的尝试。回龙观应该成为一个互联网创业实验最崭新的试验田。 这里有真正的人才,这里有敢于尝试新商业模式的吃螃蟹者,这里有足够大的用户培育出新商业,很多高科技都可能从回龙观走出来,而走向成功的, 这里不再是睡城。
2. 整合写字楼,提供最廉价的租金
口号比如只要3站地铁,租金变1/3 (从五道口到龙泽)
整合现有的写字楼和低端业态,围绕着13号线和回龙观大街。 比如龙泽附近的万科金域国际地块就有大块的写字楼和独栋的企业总部; 回龙观站的智慧社的这些商住两用楼,完全可以去吸引大量蜗居在五道口的华清嘉园的创业公司 回龙观大街沿线还有不少楼。
3. 拆迁掉低端产业: 城北市场,回龙观建材城和汽配城,建立就业区域。
4. 打通和海淀科技园的关系: 接纳外溢出的海淀科技园产业。 低房租,人才集中,居住平衡的优势,对比海淀,海淀山后太远,软件园缺少居住园区。 包括和海淀新兴的几个建设区域:西三旗软件园,小米科技园等联系起来,形成协同效应。
5. 打通断头路,优化交通和生活 比如让13号线南北贯通自如。
6. 和TBD协同:早点把朱兴庄地块和TBD概念搞起来,那里控制了几年的大量的地块,完全可以发展很好的企业和创业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