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故事大结局
在古代对审判官来说,用什么方法审案并不重要,打了白打,但如果是冤案,被告不招供而被打死,则审判官要祸事临头,轻者摘掉乌纱帽,重得要判刑。 “他俩是怎么死的?” “今天你打一顿,明天他又打一顿,扔在地牢没人管,时间长了还有不毙命的?” 仵作检查了王军的尸首,发现左胳膊下方应该是刀伤,而不是那顺当时所言的枪扎。 真张霖收监待决,陈鹤、景海、李黑龙等一并压上大堂再审,交代当时诬告的罪行。 李黑龙苦着脸说:自己从前并不认识王军,是景海给了自己银子,教他如何如何说,本人系从犯。教唆犯景海讲:自己之前也不认识王军,是陈鹤告诉他,觉得王军可疑,敲一笔竹杠,能发一笔外快最好不过;但他一个商人打不过王军,让自己带着手下的弟兄,找机会把王军绑票再说。这样,陈鹤就成了首犯。 我国建国之后施行一段的“首恶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其实也是从古代传下来的。谁当头谁出的坏主意,谁的罪过就最大。打王军主意的最先是陈鹤,那么陈鹤就成了首犯。因为他只是觉得王军来自于外地,底细不明,外貌像是通缉犯张霖,所以就打算通过诬告捞一把。又因为证据不足,就串通陷害,这个他也参与了。最后量刑的时候,罪罚大小按陈鹤、景海、李黑龙的顺序而定。 至于营兵那顺达来的证言,并没有超越诬告和邀功的边界,所以不问。而被罢官的铁岭县令则官复原职。关键人物臬台宝音朝克图,不听辩白,乱用酷刑,急于破案,邀功领赏,诬陷同僚,革职处分,徙边三年。还有,殴打敲竹杠王军赵山的远不止一个人,其他的人呢?一律不问。 这又凭的是哪一条呢?我们现在量刑的原则是“数罪并罚”,但古代不是,古代是数罪中捡最重的处罚,其他的不再追究。这样判刑,主要是因为古代破案率低,没有证据,如果总破不了案,县官州官就得担着责任,说明他管辖的地面不靖。一人数罪,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数人一罪,最后都堆给了一个人,只是让他担着,但又没增加他的惩罚。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县令州官和臬台的破案率,其实狗屁案件都没破,真凶仍逍遥法外呢。 在本案中,既然臬台差事他人打过王军赵山,狱头们也打过,但臬台打是明打,狱头打是暗打,那样致人于死的责任就被宝音朝克图担着了。还有,王军赵山之死,古代是否有现在的所谓“国家赔偿”之说?呵呵,参照清末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已经惊动慈禧太后了,他俩得到赔偿了么?所以整个过程中,最倒霉的还是王军赵山,至于其他的人,只是他们自酿苦酒的赢得下场罢了。(全剧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