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embed_xue
embed_xue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4681
魅 力 值:10
龙    币:1112
积    分:2211
注册日期:2012-01-23
 
  查看embed_xue个人资料   给embed_xue发悄悄话   将embed_xue加入好友   搜索embed_xue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embed_xue发送电子邮件      

转个推行减招、纵容黑京,不是解决教育均衡的出路--北京坐拥8所985高校,985投放率远不及只有4所985的上海,也不及只有两所985的天津,甚至不及只有一所985的长春

尊敬的教育部:

今年4月25日,贵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及两项涉及招生名额的方案:《2016年“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方案》、《2016年部分地区跨省生源计划调控方案》。方案一出,立刻激起江苏、湖北等地家长不满。

作为同样被列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中的北京,我们同样要用5000本科名额支援西部地区,北京2015年一年的考生才6.8万,本科实际入学人数,算上艺术、体育,也才4.4万。但是在江苏、湖北家长的讨伐声中,北京不但被无视,而且再一次躺枪。北京的入学优势,特别是400分上清北的故事又一次次被老调重弹。

事实上,关于北京升学优势被妖魔化以及减招的不合理性,在去年北京家长与教育部的交涉中,就已经多次论述。但是这样的观点,显然没有得到教育部和媒体的重视,甚至继续纵容着对北京升学优势无休止的妖魔化。妖魔化北京和以考生基数作为高考指标分配的依据,已经成为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向中央要高考名额的两个重要论据。但事实上,走上这条路完全是作茧自缚!

首先,媒体、全国人民、甚至一些中央领导对北京升学优势存在严重的误区,这种误区源于四点:
一是拿其他省的平均数据和北京比,而事实上,在全国高校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全国已经有一大批城市,一本率等多项指标超越北京(据不完全统计,铁定领先北京的包括:海口、厦门、格尔木、青岛、沈阳、包头等;此外,上海、天津、常州、杭州、乌鲁木齐、西宁、烟台、绵阳等城市整体也不亚于北京,相当一部分指标优于北京;其他城市和北京的差距也远没有从省均角度对比那么大);

二是凭着北京属地高校多的印象,就自然觉得北京的录取率高。而事实上,决定北京考生入学机会的关键是招生名额。由于北京高校的属地投放率低,北京坐拥8所985高校,985投放率远不及只有4所985的上海,也不及只有两所985的天津,甚至不及只有一所985的长春。

三是片面的引用数据。有的数据是有选择性,有的数据已经是老黄历,有的甚至完全是莫须有。北京被妖魔化,翻来覆去就是几件事:一是清北率高,二是一本率第一,三是400分上清北。
一本率的问题,前面已经说了,以城市为单位衡量,北京并非第一,也没有绝对优势,很多城市都超过和接近北京。
400分上清北的问题,完全就是笑话,北京的清北分数线,从来没有低于500的时代。北京有关系户以495分+特长生资格上了北医的二本专业,于是被传成400分上清北。这样的特例如果可以用作为北京升学容易的依据,那随便哪个省,有个学生特招进了复旦、南大、浙大的成人教育学院,大家也会认同这个地方其他人随便都可以上名牌?这样的事情,其他地方的家长不明真相也就罢了,教育部应该最清楚,并且有义务遏止传谣。
至于清北率,清北过去十几年间连续减招,属地化率早已降到5%,这在全国都是最低水平。可再怎么减,清北毕竟地处北京,绝对值上,总是会高于其他省的,全国其他名牌高校无一不是如此。北京985的指标没有优势,二本、本科、本专总升学率,落后一些省的省均水平,如果以重点城市为口径排落后太多。难道还要把清北减的和其他省一样了,让其他省会城市上清北的几率会反超北京才罢休?一个城市的升学,究竟有多少优势,一是应该城市和城市比,二是应该全面的衡量。北京就业竞争压力,全国第一,但以城市为口径,除清北率外,各项指标都没有绝对优势。作为减招的首选目标,太牵强。

第四个认识误区,就是忽视北京的升学数据率里,夹杂了太多“私货”:北京的一些升学数据,看似光鲜,但:清北除了一批统招,还有小语种和国防生,北京家长发现受益的国防生是一个市长的儿子;清北统招时有降分录取,北京家长发现受益的是另一个市长的儿子;清北除了统招,还给了自主招生降分,结果发现里面有的人高一高二根本不在北京就读,完全不符合自主招生降分政策。还有北京每年600多掐尖空降的外省民族考生,其文科的高分段人数,可以PK掉北京两个顶级高中的总和,可以PK掉北京除西海东朝外,任何一个区,甚至两个区的总和;还有北京每年幼升小、小升初等环节政策保障生的先占先吃;还有清华附马班这样的项目,从全国招特长招生,走特长生渠道录取,被算在了北京生源的头上。把这些林林总总扣除了,属于北京平常百姓家庭的升学机会还有多少,其他地方的家长不清楚,教育部应该清楚,北京的家长也算的清楚。
所以,继续调减北京指标,早已缺乏合理性,只不过是纵容黑京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已。
高考的指标按人头分配是很多人口大省的诉求。但事实上,北京户籍人口1330万,占全国的1%,2015年北京考生6.8万,全国考生945万,北京只占全国考生的0.72%。即便把北京所有的一本指标都分给别的省,30个其他省市总共也就提高0.7%!杯水车薪。用北京减招,来解决人口大省的需求,不但不具有合理性,也没有任何可行性。
如果要满足人口大省以人头均贫富的要求,最终只能是动江苏、浙江、湖北这些教育资源绝对数量有一定优势的省份。且不说这些省的家长是否答应,问题是这样做合理吗?
有的省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把省出来的钱,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投入做教育。有的省份,放任超生,只抓GDP,而忽视教育。到头来,不重视教育基础建设的省份,坐等别的省给名额?这样做,精英人口都流向了发达地区,均衡发展更是空谈。
教育均衡,应该推动教育资源布局的均衡,让家家都出饲料、养鸡、下蛋,而不能总是不买饲料、不养鸡的,天天向别人要鸡蛋。那样只会加大贫富差距。虽然,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同样牵扯面广,但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的推动地域的均衡发展。否则,教育优质地区在输出升学名额的同时,落后地区的精英却都以高考升学的方式源源不断的向发达地区输出,不但给大城市带来压力,也抽干了地方发展的基础。

至于“夸大北京升学优势”的问题,希望教育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推动以城市为口径发布升学统计数据,以正视听。避免陷入:夸大北京优势,所以教育不均衡,所以要减招,结果发现光减北京根本不够用,只能减教育大省的恶性循环。

2016-05-18 08:29:1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7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