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摄会注意好
-摄会注意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摄会注意好个人资料   给-摄会注意好发悄悄话   将-摄会注意好加入好友   搜索-摄会注意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摄会注意好发送电子邮件      

亲戚多了也烦

153147u8ox33jvjjj56e6e.jpg


       “这次真是领略了过年认不全亲戚的尴尬了,只好借‘叔叔、阿姨’蒙混过关。”22岁的小胡说。春节长假刚过,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表示自己越来越“六亲不认”。而记者联合岛城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在受访的年轻人中,超七成的人无法准确叫出所有亲戚的正确称谓。民俗专家称,讲究宗亲关系包含着家族的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长辈应该多引导小辈来继承这一传统文化。

       现象
       春节拜年居然不知叫啥

       过年,总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聚会,不过令不少“80后”、“90后”头疼的是,家里面突然冒出来很多陌生的“七大姑、八大姨”,叫人不知道怎么称呼。

       2月15日,22岁的小胡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春节期间的尴尬经历。小胡说,自己的爷爷辈有6个兄弟姐妹,父辈更是有很多兄弟姐妹、堂表兄妹,到他这一辈虽然多是独生子女,但人数依然很多,大约有五六十人。“大年初一拜年时,家里一下子来了很多陌生面孔,我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真是尴尬。一般我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打个招呼,然后赶紧借口出门躲一阵。”小胡告诉记者,他平时都在外地上学,“我爸的亲兄弟我能认识,但那些堂叔伯、堂表兄妹平时没什么来往,一年也见不了一两次,真分不清谁是谁”。小胡说,小时候父母还经常带他到亲戚家串门,对堂兄妹、表兄弟还比较熟,但现在兄弟姐妹都长大成人,各奔东西,渐渐疏远了。“老话说的‘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大概就是这个理儿了。”小胡感慨地说,他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表叔和堂叔是怎么分的,只好含糊地都称之为“叔叔”。

       叫法太多,绕晕年轻人

       采访中,除了“80后”为了搞清楚亲戚关系而努力理清亲属称谓外,不少更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直接被绕晕,大呼“不记了”。

       今年19岁的大一学生王振鹏说,自己觉得最难区分的是父母的姑姨舅等远亲,“父亲的舅父、舅母,要称太舅父、太舅母或舅公、舅婆,母亲的姑父、姑母,要称外太姑父、外太姑母或姑姥爷、姑姥,谁能记得住啊!”

       不仅“90后”犯愁,“00后”也大呼“不记了”。12岁的孙奈璃家住市北区,她对大学生舅舅的“称谓普及教育”十分受不了,尤其是听到舅舅说的“叔叔还可以称为某爸爸(排行老几就称为几爸爸)、叔叔的妻子除了婶婶外,还可称呼为娘娘、某娘(同某爸)后,直喊“晕”,“大多数亲戚每年我只见一次面,能分辨是叫‘阿姨’还是叫‘姐姐’就很不错了,现在还要我分清叔叔伯伯和他们的老婆有几种称呼,不记了!”

       调查
       超七成年轻人叫不准亲戚

       利用大年初一到初五亲戚走动频繁的机会 ,记者联合青岛大学等多所驻青高校的37位大学生志愿者 ,对自己身边的同学、亲属,特别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进行了亲属关系称谓认知情况的调查。最终整理出有效受调查者328人,结果显示,75%的年轻人表示有叫不对亲戚称谓的障碍,特别对“表”、“堂”亲戚该如何准确称呼较为模糊;而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总有那么一两个面生的亲戚完全不知道该叫什么。

       调查结果还显示 ,多数人对家族中新添的成员叫不准。排在“最难认亲戚”前三位的,分别是大家族中的新媳妇 、母父各自的姑姑、姨 ,以及他们的子女,这些亲戚因为面生成为大家公认的“难认亲戚”。

       对于已婚的小年轻们来说,更增添了认识另一家族亲戚的难题,几乎所有的人都倾向于“对象叫啥我就叫啥,反正也记不住”的态度,如果碰到两个人都不认识的亲戚 ,就统称叔叔或阿姨。

       仅一成多分清“表”和“堂”

       你能正确叫出姑舅姨叔家的孩子吗?在如何区分自己亲戚家中的兄弟姊妹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人为了图省事会省去“表”、“堂”冠词,直接叫“哥、姐、弟、妹”。但是深究下去,记者发现调查者中仅有40人正确了解其中的区别,约占12.2%;剩下的人要么是分不清,要么是压根不知道。

       “父亲那边叫堂亲,母亲那边叫表亲。”调查中,有211人持有上述模糊观点,实际上父亲姊妹的孩子也应用“表”字称呼。而有77人选择“记这个太麻烦,省了吧”,认为分不清表堂并不是一件严格的事情。

       此次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61.3%是独生子女,自己父母的兄弟姊妹也较以往年代少了许多,却仍然有“张口难”的尴尬。他们表示,困难主要来自于父母、爷奶一辈人的称呼。“如果遇到不知道该叫什么的前辈,怎么称呼”这一问题上,有68人选择了“问清楚了再回答”,约占20.7%,剩下的人则选择“笑着寒暄,省略称谓”;有247人选择了“统称叔叔阿姨 ”,约占75.3%,成为称呼犯难时的“杀手锏”。

       “称谓如果能简化些多好啊!”“90后”的秦绾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城市,回到老家后不自觉地会用“叔叔、阿姨”代替原本称谓,尤其是对一些不熟悉的家族中长辈,“去同学家也都这么叫的,很少有人仔细论资排辈,爸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亲戚图谱网上很流行

       正是由于许多人分不清诸多亲戚的称谓,近期网上悄然流传起来一份“拜年必备图谱”。记者看到,这份图谱是以自己和配偶为核心,上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下至孙辈,将双方兄弟姊妹及其子孙的关系及称谓进行了详细罗列,标注了正确称谓,不少网友认为“很靠谱”。

       然而“90后”们对此图谱却没那么大兴趣。记者采访发现,“90后”普遍认为,由于他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情况更为普遍,没了兄弟姊妹的他们表示对认清“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毫无压力。生于1990年的“网店辣妈”魏梓涵觉得,自己孩子将来的称呼压力几乎没有:“我只有一个姑姑家的姐姐,也就是说我的孩子只需要叫姨、姨父,没必要记那么多称谓啦!”
而后,上师大人文学院的一位学生将网传的亲戚图谱稍加改良,对其中的一些小错误做了更正,并配上了“小人头”。看了改良版的“拜年必备图谱”后,不少对照着图谱进行试验过的人都觉得很管用。对此,不少“80后”认为改良版的图谱更实用了,纷纷在网上分享,有的还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回家过年,以备不时之需。

       探因
       长期不来往,生疏很正常

       岛城文史、民俗专家鲁海认为,年轻人认不全亲戚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亲戚多,关系网复杂,但从根源上来说,这些“80后”、“90后”之所以认不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断根,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于亲戚的称谓本身就处于模糊状态中,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越来越少的孩子,越来越冷淡的关系,让这种称谓本身就变得淡薄了。

       岛城文史学家鲁海说:“许多年轻人认不全亲戚,是家庭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鲁海说,实行计划生育后一家一户只能生一个孩子,一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晚辈中自然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二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此外,鲁海还分析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亲戚关系;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很快,家庭住址也不像在农村时固定,尤其是在城市工作、上学的人,每年只有春节才回老家聚会,短短几天时间,根本不可能对家族之间的关系弄明白。

       “亲戚都是靠平时走动走出来的,如今少有闲暇能来往、走动,有些亲戚难免要生疏了,因此偶尔见面不知道该称呼什么,实属正常的事。但不一定非得要求所有人都要懂得这个关系,认为不懂这个关系就六亲不认,就老少不分、目中无人了,这也不尽人情。”鲁海说。

       建议
       小辈认亲戚,长辈要引导

       “其实亲戚关系不只是简单的称谓,而是包含了血脉亲情意识和感恩意识。”鲁海说,讲究宗亲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文化中对亲戚关系的称谓条理非常分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以宗亲血脉、狭小地域维系的关系网迅速疏离,独生子女的单一化后代导致对宗亲关系缺少事实上的支撑构架。”鲁海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面对分辨不清的亲戚关系,一些大家庭又重新拿出了自己的家谱,作为自己分清“宗亲关系”的最后法宝。“现在很多地方又重新兴起了续修族谱的风俗,其实这也是重视亲情关系的一个表现。”鲁海说,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亲戚图谱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家谱,让人能在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鲁海感叹说,亲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贯坚持的传统美德,亲戚间互相走动对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时下很多亲戚关系建立在金钱、地位等物质条件上,“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亲戚间的“现实”成分渐浓,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间的沟通,“血缘关系十分珍贵,也许在某个困难时刻就有堂兄或表姐能帮扶你一把”。

       “亲戚称谓简单化、模糊化和长辈的教导有很大关系,父母长辈间的互动越来越少,是导致年轻人跟其他亲戚关系淡漠的主要原因。”因此,鲁海建议,要想让年轻人对亲戚、亲情关系重新重视起来,长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应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年轻人对亲戚多认识认识。

2016-09-29 09:19:4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3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