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就是爱土
就是爱土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3165
魅 力 值:37
龙    币:1777
积    分:1817.6
注册日期:2011-07-05
 
  查看就是爱土个人资料   给就是爱土发悄悄话   将就是爱土加入好友   搜索就是爱土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就是爱土发送电子邮件      

深化“回天地区行动计划”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深化“回天地区行动计划”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2018年,《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回天地区行动计划”)正式发布,紧紧围绕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以下简称“回天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集中发力。全区上下发扬主人翁精神,狠抓“三大工程、一个示范”落地实施,51个年度项目全部开工,陈营东桥、中滩变电站、融泽嘉园配套养老院等30个项目已完工,凝聚各方力量搭建“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平台,投入千名警力开展“回天利剑”百日打整专项行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回天有数”城市监测体系,17个市级部门主动上门办实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2018年10月,昌发展·万科广场正式开业,标志着昌平区最大的职住综合体形成。

  北郊农场桥改造工程进行中。

  为丰富居民文体活动,回龙观地区推出“观篮高手”3V3篮球联赛。

 

  高标准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关乎城市发展,关乎群众福祉。目前,“回天地区”清水园、华龙苑北里、佳运园等20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工程已完成,年置换水量达142.4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达5.4万人,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水质发黄、有杂质的问题;10所幼儿园实现普惠园收费,提供学位2990个;中滩村路与陈营东桥顺接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车,周边居民可通过陈家营东路直抵安立路,向南至北五环,缩短了天通苑南街道居民绕行立水桥进城的距离,减轻了早晚高峰时段立水桥的车流压力;中滩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实施相应的10千伏切改工程,优化了东小口地区10千伏网架,加强了昌平东南部地区110千伏及10千伏电网结构,提高了该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社区居民看得见、感受得到,更享受到了实惠。

 

  据了解,“回天地区行动计划”共明确了133个项目。按照“分年实施、统筹安排”的要求,2018年纳入正式项目51个,其中计划完成30个、开工21个,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和社会管理等8个类别。截至2018年12月底,年度任务目标已全部完成。

 

  为深入推进“回天地区行动计划”,我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昌平区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将三年行动计划细化成259项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创新机制,积极对接市级工作专班和17个市级部门,做到市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以“星星之火”的态势逐渐覆盖整个地区,从“我有所应”到“一呼百应”的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我区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统筹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平安社区、智慧社区、“无违建社区”等建设工作,努力满足群众对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和安全性的需要,使“回天地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努力成为走好群众路线、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的样本。

 

  2019年是实施“回天地区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压茬推进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重点项目,完成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北郊农场桥改造、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部地块室外活动场地、文华路等34个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太平庄北街等6个项目实施,启动天通苑地区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歇甲庄110千伏输变电等36个年度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各相关部门还将在项目统筹推进、市政交通出行、教育资源供给和卫生医疗服务等方面下大力度,深入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理,提升服务品质。

 

  举全区之力聚焦“回天有我”

 

  2018年8月25日,“回天地区”19个社区党支部发起倡议,呼吁居民们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争做文明社区的践行者、美丽社区的建设者、健康社区的参与者、和谐社区的维护者。

 

  活动启动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群众反响强烈,参与热情高涨,126个社区(村)全部加入,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群众达4.7万余人次,形成了“回+绿跑”“观里好人”“聚力天通苑”等特色品牌,营造了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市领导与17个市级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主动送政策、送项目、送服务进社区,并出台《领导干部参加“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制度》;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也带头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深入社区调研走访,截至2018年12月29日,通过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建议260件。

 

  针对群众座谈反映强烈的社区违建、“门前三包”、物业管理三项突出问题,我区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发动党员群众带头自拆违建,主动参与“门前三包”检查劝导、物业管理民主协商,形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强大合力。

 

  专业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辖区居民群众等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局面,解决了各方力量融合不够、社区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实现了基层服务设施和资源的有效利用整合;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也得到加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综合施策、分级解决,并对问题解决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目前已解决了施工扰民、公厕、健身器材、活动用房等一批群众反映的身边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开展三项突出问题整治、街面秩序治理、垃圾分类清运、交通综合整治行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成立“回天地区”专家委员会,发挥高校、专家学者的资源优势,为“回天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成立社区基金会,引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公益事业。

 

  精心实施“回天有数”计划

 

  为有效解决“回天地区”城市治理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补齐短板,我区于2017年9月启动了“回天有数”一期计划。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全面精准的大数据监测平台,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科技手段破解城市治理、社会治理难题,不断提高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水平,截至目前,一期计划项目已圆满完成。

 

  经过一期大数据分析,“回天地区”是京北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其中50%以上为20岁至40岁的青年人,他们日常工作的地方却分布于西二旗、中关村、望京、CBD等地。数据显示,“回天地区”职住比只有0.5,而北京其它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则接近甚至大于0.6,职住失衡成为“回天地区”最主要的短板。

 

  了解问题,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大数据支持带动下,“回天地区”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了让这里的年轻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从2017年起,区政府联合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在回龙观西侧打造集智慧办公、创新商业、人才公寓、文化社交、民生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昌发展·龙域中心”,通过引入智能硬件、大数据、AI等硬科技项目创业团队,吸引了众多的创业项目入驻,带动近2400人在家门口就业,基本实现职住平衡。

 

  截至2018年年底,入驻龙域中心开展创业项目的团队已超过100家,涵盖互联网、文创、体育以及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物联网等多种硬科技产业,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亿元。

 

  在一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回天有数”二期工程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启动,继续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以科学的城市治理理论为指导、以大数据分析为途径、以可视化大数据平台为展现结果,为政府优化城市治理方式提供科学支撑。此项工作通过构建动态指数体系来认知和感知城市,吸引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社会公众力量参与到“回天地区”社会治理中来。

 

  目前,蜂巢多元数据管理平台和海豚城市体征监测平台、“回天有数”公众提案可视化平台已经开发完成,相关部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组建了“回天地区”社会治理专家智库,来自高校院所的46名专家成员参与了6次沙龙研讨活动,共同探索构建共享共建共治为一体的社区治理实践方


2019-01-09 22:25:4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3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