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繁华与共
繁华与共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长老
经 验 值:42
魅 力 值:15
龙    币:-210
积    分:-38.7
注册日期:2012-07-07
 
  查看繁华与共个人资料   给繁华与共发悄悄话   将繁华与共加入好友   搜索繁华与共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繁华与共发送电子邮件      

摘草莓顺便“割韭菜” 昌平大棚流行“红配绿”

提起昌平的果蔬,已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草莓必须当仁不让。可谁能想到,清明临近之际,北京市民要想吃新鲜的头茬儿韭菜,居然也要去昌平才能一饱口福。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近日了解到,在昌平一些草莓园中,已经是“一畦春韭绿,满棚草莓红”,农户利用空地种出的棚间韭菜正郁郁葱葱,它们不只在市民采摘草莓时献上了鲜美又令人放心的本地春韭,也为农民带来了一笔可观收益。


ac6eddc451da81cbf93fa0a43d3d441208243159.jpeg

不少游客赶来采摘春末最后一拨草莓。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采草莓捎带一把春韭


进入春季后,气温的回升促使作物加快了成熟的脚步,草莓的产量也迎来了又一个峰值,与隆冬相比,此刻的草莓不止味道更鲜美,价格也开始回落,昌平的采摘园少不了老饕来来往往品尝春末最后一拨草莓的鲜美。


但不同于往年只有草莓在棚内唱“独角戏”,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远道而来的采摘客已不仅仅满足于带些草莓回家,园区里的苦荬菜、蒲公英、荠菜、刺儿菜等野菜也被捎带着摘了。


在昌平区兴寿镇的安泗农庄,大棚墙根儿的头茬韭菜叶片宽大,已有10厘米高,摘取一片韭菜细细搓揉,手还没贴近鼻尖,韭菜的香气便已经钻进鼻中。


u=2582938645,358605499&fm=173&app=25&f=JPEG.jpg

大棚间种植的韭菜长势喜人。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在大棚里忙着收草莓的赵大姐告诉记者,来农场采草莓的游客中,不少会留意到园中的韭菜,都想等着过十天半月,再捎带手取一捆美味春韭回家。


“早春的韭菜和晚秋的大白菜”是最具时令特点的代表菜,也是北京人记忆中最熟悉的两种美味。为了满足采摘草莓市民对韭菜的需求,如安泗农庄一样,昌平一些农庄开始利用草莓大棚之间的空地种植韭菜。


“红配绿”带来可观收入


“大老远从城里来一趟,除了草莓外,大家都想多采点鲜货回家。”在昌平区的万里草莓园里,两个大棚间一丛丛青绿色的韭菜已经郁郁葱葱。园区经理吴运玲告诉记者,虽然头茬韭菜还有一周才能开割,但是已经被远在通州的食客们“盯上了”。


两年前的初春,吴运玲在大棚之间种植了半亩地的露地韭菜,从清明前后收割头茬开始算起,一年大概能收四茬,而且销量根本不用愁,颇受游客的青睐。


u=4237922009,1888009909&fm=173&app=25&f=JPEG.jpg

韭菜虽然才露头,已经被食客们“盯上”了。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因为种植一次就可以多年反复收割,且生命力旺盛,韭菜又被称为懒人菜。除了最开始买韭菜籽花了一笔钱外,平时只需要除草、浇水,其他并无更多的投入。


吴运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头茬韭菜的售价大概在15元一斤,往后的价格和产量逐茬递减,最后一茬减到8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年卖韭菜的毛销售额能有4万多元。


味儿足不烧心的放心菜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蔬菜专家胡彬研究韭菜多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北京市民吃到的韭菜通常来自于华北其他地区,农残超标的老问题可能会困扰部分消费者,而如今昌平发展棚间韭菜,这就意味着市民在家门口也能吃到放心菜了。


“在草莓大棚之间种植韭菜,面积小不容易产生大量病虫害,因此一般不使用化肥农药,非常安全,而且草莓园中的土壤一般比较肥沃,种出来的韭菜味道也更鲜美,吃着更放心。”


去年,万里草莓园的不少游客都品尝了这些棚间韭菜,普遍反映“味儿足,不烧心”。今年,韭菜还没完全成熟时,就已经有人打电话来咨询预订。不仅如此,附近园区也发现了种植棚间韭菜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向吴运玲讨教韭菜种植经。


a5c27d1ed21b0ef4f9e357b3b99fc5de80cb3eb0.jpeg

草莓大棚棚间种植韭菜是一种新型生产模式。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摄


扒开地里的韭菜,记者注意到这些韭菜的根颜色发紫,是一种“紫根韭菜”。市植保站蔬菜专家胡彬介绍说,早春的初韭根部呈现紫色,是因为其表层细胞内的花青素类物质含量较多,在低温条件下,韭菜的叶尖部和假茎都可呈现出红色至紫色。


胡彬分析称,初春气候凉爽,昼夜温差较大,韭菜体内花青素类和糖类等有机物质的积累比较充分,粗纤维的含量也比较少,韭菜根部会更紫,辛香味也更足。同时,胡彬表示,在昌平草莓大棚的棚间种植韭菜是一种新型生产模式,不仅满足市民对农产品多样的需求,也能有效利用土地,带来更多经济收益。不久后,棚间韭菜有可能成为昌平的又一张“新名片”。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2019-03-28 11:19:0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67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