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7256
魅 力 值:14425
龙    币:57134
积    分:35255.1
注册日期:2003-08-14
 
  查看大难不死个人资料   给大难不死发悄悄话   将大难不死加入好友   搜索大难不死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大难不死发送电子邮件      

民勤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兰州8月15日电)记者朱建军、孙勇)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历史上被誉为“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丰盈之湖,却在1972年完全干涸。罗布泊的消失,使罗布泊地区形成了死亡之海——戈壁沙漠。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隶属甘肃省武威市,其东、西、北三面连接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近20年间,由于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

甘肃全省上下也在为保护这片沙漠绿洲殚精竭虑,然而事实却不容乐观:大面积的挖井取水导致地下水位每年仍以0.5米至1米的速度下降;在一年139天的风沙天气中,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以平均每年近10米的速度向民勤逼近。

生命之源地表难得地下寻

水是生命之源,但民勤县境内无自产地表水,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随着石羊河流域上游水库调蓄工程不断完善,流入下游民勤境内的地表水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8000万立方米。流入民勤的地表径流量占石羊河流域总径流量的比例也由以前的30%减少到近年的不足7%。

据了解,入境地表水逐年减少,迫使民勤县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地下寻源,大量提取地下水维持农业灌溉,同时,民勤灌区逐渐由一个地表水灌溉为主的河水灌区变为一个以井水灌溉为主、河水灌溉为补充的井河水混灌区。

这个县中渠乡煌辉村的400多名群众就在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艰难生存。村主任马忠兴说,他小的时候这里全是湿地、芦苇,后来慢慢沙化,而从1997年开始严重缺水,全村15000多亩地现在实际播种800亩,大部分要么被沙化,要么被弃荒。他说,石羊河来水减少,使他们不得不通过打深井进行农业灌溉,他们村上300米以下的深井就有5个。

民勤县县长陈德兴介绍说,这个县年需水量7.72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差6.13亿立方米,而供需差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给,这样全县年净超采地下水就达4.288亿立方米。陈德兴焦虑地告诉记者,地下水用量剧增,地下水位每年以0.5米-1米的速度下降,照这样下去,不用17年民勤的地下水就会被抽干。

在东湖镇下润村,记者遇到几位正从井中抽水的农民,其中一位叫沈交道的老人说:“河里没水只能打井,可这井水浇多了地里全是盐碱。”当记者问他这水能否饮用时,老人叹了口气无奈地说:“牲口都不吃,人能吃吗?”

据了解,由于地下水超采,而地表水补给不足,导致民勤县地下水质急剧恶化,水质矿化度平均达6克/升以上,最高的地方达16克/升左右,远远超过了人畜饮用水矿化度临界值,而适宜饮用的淡水普遍在250米以下,部分村社300米以下的深井也难以找到淡水。目前,全县已有7个乡镇、166个村、148万人、18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有些地方的群众吃水只能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运。群众长期饮用含氟量较高的苦水,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增高,年均近百例,牲畜因长期饮用超标苦水死亡不时发生。

沙逼人退恶劣环境生存难

民勤县湖区现有西渠镇、中渠乡、东湖镇、收成乡、红沙梁乡5个乡镇,这里是人类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抗衡的前沿阵地。7月5日,当记者来到“湖区”名称由来的青土湖所在地中渠乡时,一点也看不到昔日水草丰美的景象,过去的湖区已被漫漫黄沙全部淹没,道路两边隆起的大沙丘上是一格一格的麦草沙障。同行的民勤县委的同志说,为了阻挡两大沙漠合拢,青土湖已有6000亩的麦草沙障,其中栽植了适应性极强的梭梭。县林业站的同志在风口处沙障中挖了30厘米还没有找到梭梭苗,只好带着记者在背风处的沙障中查看。他摇着头说:“风沙速度太快了!”

“天下有民勤人,民勤无天下人。”这是民勤县的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这里的生存环境的确太艰苦。民勤县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110毫米左右,而年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为降水量的24倍。随着绿洲干旱化程度加剧,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量新植林木、植被因无力灌溉而干枯死亡。绿洲外围广阔的沙漠,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向绿洲逼近,古河流干涸的冲积沙形成危害绿洲的“沙库”。

“沙压墙,羊上房。”这是湖区8万多群众的真实生活写照。这里年均风沙日达到139天,8级以上大风日29天,沙暴日37天,最大风力可达11级。所以早上一觉醒来,院墙被沙压,羊儿上房跑是当地农民习以为常的事情。湖区5个乡镇土地总面积143万亩,70%是沙漠和盐碱地,近年实际播种面积19万亩左右。由于干旱缺水,流沙从东、西、北三面全线内侵,每年平均推进速度近10米,单个沙丘年移动速度达20米以上。湖区54万亩白茨现保存面积不足15万亩,近30万亩耕地被迫弃耕,其中10万亩已沙化。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恶劣的生态环境已使部分村社丧失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沙多和水少已迫使绿洲农民背井离乡到他方。中渠乡自1996年以来已外流2700多人,地处青土湖边缘的煌辉村和字云村等5个社整体弃耕,大片耕地已被风沙吞噬。据民勤县县长陈德兴介绍,近些年已有3万多生态难民移向其它地方了。

  生态局部改善总体在恶化

与民勤人交谈三句话不会离开沙和水。的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沙治水的历史。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民勤30万各族群众节水调水、衬砌渠道,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保护绿色,固守家园,使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据民勤县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这个县人工造林面积达到14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73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30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大的风沙口188个,全县森林覆盖率也有所提高。一个外镶边、内建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已初步建成。

“生态环境局部虽然得到了治理,可总体恶化的势头仍未得到遏制。”陈德兴说:“民勤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28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4.5%,目前荒漠化日趋严重,大批沙生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他说,全县还有60多万亩流沙亟待治理,绿洲边缘的风沙线上还有69个风沙口和星罗棋布的沙荒急需治理。

今年6月底,位于民勤县境内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完全干枯,民勤县水危机的警报再次拉响。据了解,为解决石羊河上、中、下游的用水矛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甘肃省政府就下达了《关于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问题的批复》,明确指出“要保证民勤绿洲长期生存的最低限度需水量”,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一举措一直未得到落实。

“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决不是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力所能及的事,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陈德兴说:“导致民勤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要保住这片绿洲就要解决来水问题,这就必须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入手。”他说,党中央正在决策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如果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能够早日实施,那么民勤就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完)

--
用好你手里现有的相机,器材上无止尽,浮云... *^__^*
2004-08-15 14:14:4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7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