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千年之前,怎么构成成这么一个超大的国家体系呢
先从基本制度说起。有几个词,你肯定听说过,比如“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官僚制”“分封制”还有“礼制”,那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逻辑关联呢?今天我们就回到历史现场,顺着老祖先的思路,看他们是怎么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 先说“宗法制”。所谓宗法制,就是家国同构,用血缘为主要纽带来组织政治结构。 这其实并不新鲜,人类的本能就是这样。随着文明发展,统治范围扩大了嘛,统治者个人忙不过来,要靠其他人帮忙。那他相信谁呢?当然是有血缘关系的家人,这很天然、很自然很正常。欧洲的贵族制也很讲究血统的纯正和血统之间的联姻。 但是,中国的宗法制度不同。不仅特别严格,而且还要有一系列辅助的制度发明来支持。 这和欧洲贵族制的任务就不同了,他们是仅仅需要维持一个小规模政体的运行,那是完全不同级别的挑战。这就像是微软和苹果的操作系统,要支持那么大规模的用户,和那么多的应用软件。底层的操作系统一定要设计得强悍,不能负担一重就崩溃。 这一点,你从中国关于亲属的称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咱们中国人分得那叫一个细,叔叔和舅舅,表姑和堂婶。这些称谓,在西方文化里根本不会分那么细。 中国人祖先为什么要分?当然是因为背后对应了上下尊卑远近和不同的权力。为什么要对应的那么清楚?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和落实嫡长子继承制,让权力和财产的传承,特别清晰。 请注意,在政治构架中,在首领这个位置的传承过程中,天然不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在同辈的兄弟当中,找一个来继承。 你想,上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生活环境危险困难。一个部落首领的生活、享受和其他人没多大差别,遇到事情还要带头往上冲。就像部队的首长,打仗时当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但是跟享受这东西,不是能对应的。相反,他是一种责任。 就像在治水和打仗的过程中,大家让你当头领,赋予你权力,那首先是一种责任啊。所以这种头领往往要由家族、部族内有能力的人来干。 一旦前任领导人去世,接任者必须能立即上手,可没时间让继任的人慢慢学习、适应岗位。所以,上古时代,对继任者的要求是“备胎”,而不是“接班人”。 为什么后来的游牧民族大多实行的是“兄终弟及”制度。就是因为这种环境压力。 但是奇怪,为什么中国农耕民族的祖先,在周朝的时候,要搞出一种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呢?从“兄终弟及”变成“父死子继”呢? 这个问题 简单再解释一下: 第一,嫡长子就一个,非常好确认他继位的合法性,只要这个原则大家认,就没有什么好争好抢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是父死子继,两代领导人之间岁数差的比较大,不会干不了几年就换人,统治权转移的频率就低得多; 第三,嫡长子继承制还体现了一种法治精神,它也约束了在位的统治者,他不能随心所欲地挑选继承人,这就把野心家钻空子的空间压缩到了最小。 你看,和“兄终弟及”比起来,嫡长子继承制更加适应大型政体,因为他能保证超大型国家的政治稳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在宗法关系上那么严谨的原因。 那这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 人类社会事务的常态就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解决了旧问题的同时,一定会产生新问题。 嫡长子继承制有千般好处,但是它带来的新问题是,统治者的水平高低只能靠运气了。谁也保证不了他一定聪明能干。此题无解,只能设法尽量补救。补救办法就是官僚制,用一批组织起来的政治精英来辅佐君主管理国家。 为什么中国上古时代的官僚制就开始发达?西周时候达到的水平,欧洲在近代化之前都没有达到,领先了两千年?就是因为,在超大规模国家条件下,官僚制是嫡长子继承制毒性的一剂解药嘛。 嫡长继承制还制造出另一个严重的、必须解决的政治难题,那就是出现了一批政治上彻底无望的“皇叔”“王爷”。怎么安置他们?大家都是一个家族的,凭什么嫡长子能够继承全部权力,他们什么都没有呢?这个问题得解决。 这方面的制度安排就是“分封制”。欧洲的分封制,主要是分封功臣。而中国的分封制,主要是安置亲属。最典型的就是西周。 周天子确实是把自家子弟派到各地,创设出了诸侯国。诸侯到了各地,按照分封制的原则,在家族内部把土地、民众也一层层分封下去,这就是完整意义上的封建宗法制。所以说,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模有样的大型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