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昌平网警
昌平网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666
魅 力 值:82
龙    币:72156
积    分:25154.2
注册日期:2012-05-26
 
  查看昌平网警个人资料   给昌平网警发悄悄话   将昌平网警加入好友   搜索昌平网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昌平网警发送电子邮件      

【抗战年代,八路军人手一套军服可太难了】

近日,抗战新剧因过分的“偶像剧套路”遭遇广泛批评,如今已经下架。当年的八路军,可没有剧中那样笔挺帅气的军装。不光没有漂亮的,就连人均一件军服都是奢望。今天来看看,抗战年代,我们军人的军服是怎样的。

1、“白皮”红心


“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改编后,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相同。当时一名八路军正规部队士兵的标配装具主要包括军帽、军衣、鞋、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和棉被等。其中,军帽为直筒圆顶加围式,帽围两端靠两粒小纽扣结合在一起;上衣为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分夏、冬两季;军裤,干部为西式裤,士兵为改良中式裤。

但换装一事在部队中引起很大抵触。在此之前,红军有自己的服装。1929年3月,红军在福建长汀打了个大胜仗。毛泽东看到,红军战士中有穿缴获的白军军服,有穿工人和农民服装的,还有穿长袍马褂的。为便于作战和管理,他决定统一服装,借助当时接收的当地军阀的一个军服厂,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式样设计上,参照当时苏联红军军服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确定新军服为灰蓝色(深灰色)布质;帽子为有沿的大八角帽(列宁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星帽徽;上衣为中山装式,衣前和衣侧有4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

经过10年土地革命战争,许多红军战士都对这款服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一声令下,要换上之前死对头的制服,很多人想不通,情感上无法接受,甚至认为红五星换成“白军”的青天白日十二角星就是叛变革命。有些老同志回忆,当时跟战士做动员时,被战士用枪指着,逼问是不是要叛变投敌。有的干部向组织申请到地方工作,宁肯不扛枪也不换国民党的军服。


为此,朱德、贺龙、刘伯承、左权等很多中共高级将领都带头做起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贺龙在120师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共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我愿带头穿国民政府发的衣服,戴青天白日帽徽,和国民党部队统一番号。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外表是白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是红的,永远是红的!”刘伯承也129师的官兵说:“不管戴什么帽子,不管穿什么衣服,我们的心永远是鲜红的。”说罢,带头脱下头上的红军帽。

2、供需矛盾突出


红军将士换上的军服,是根据国共之前达成的协议,由国民政府发放。抗战初期以实物形式发放,1938年改为货币化,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到经费后自行找裁缝店制作。数量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到1940年11月则几乎完全停供。


国民党军事当局的断供,对八路军影响并不算大,一来他们所发物资本来数量就不多,1937年,他们发来的军服约4.5万套,只够当时八路军8万兵力的一半用;二来中共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对方有多大方,他们发扬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靠自力更生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


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在完成平型关战役阻击任务后,人数很快从1700人增加到6000余人。另一支部队344旅689团进驻冀南威县后,仅在一两个月里就招收新兵两千多人。到1938年,在一年时间里,八路军兵力就较前一年增长了近一倍,达到156700人,这还不包括一些游击队、武工队、县大队等地方武装。所有入伍的新战士,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身八路军的灰军装。


需要军服的人数越来越多,供给和产能却暂时跟不上,供需矛盾一下子凸显出来。


一般来说,地理位置好点的,如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条件比较好,部队每人每年发2套单衣,1至2年发1套棉衣;晋绥部队地处高寒山区,供给比较差,每人每年只发1套单衣,棉衣2-3年才能发一套。据抗日老兵宋述分(当时是冀中军区二十三团二营战士)回忆:“1939年快入冬时,我们才换上了棉衣,都是灰色军装,军装布都是手纺线织的,线很粗,布厚,但不结实。每个人一顶棉帽子,一套军装,还有棉大衣。这棉大衣没有全发,一个班里头只有三五个人有。没有棉大衣的,给发一条被子,这被子上有个领子,站岗放哨时把被子打开,系上带子披在身上防寒。不管怎样,这防寒的东西也能挺它一阵子。”条件较好的冀中军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更惨。如120师兼晋绥军区1941年每10个人发1件大衣,1943年条件稍好,改为每5人发1件。


有时为了节省,还得延长服装使用期。129师1943年曾规定:凡去年冬新领的棉衣、皮衣,无论如何破烂必须照前此规定 ,用裤面缝补,再穿一年。不得有任何借口……


新四军也好不到哪去,原新四军二师供给部长胡弼亮回忆,1939年12月,冬衣还没着落。张云逸指挥知道我们无钱做棉衣,要我到胡服(即刘少奇)处去取钱。我从他那里拿来600元做了棉衣。1940年4、5月份还发不了单衣,干部战士撕去棉衣里的棉花当夹衣,直到端午节才发了第一套单衣,到了中秋节才发第二套单衣。衬衣还是没有办法发下去。战士只有一套衣服,没有替换的。夏天战士到河里洗澡,洗了衣服晒在河滩上,等衣服干了才能上岸。


不光是一线官兵,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补了又补的军装。后来警卫员数了数,大大小小补丁一共有18块。


正因为这样,八路军在敌人那里获得了“穷八路”“土八路”的称号。不过,穷也有穷的好处。1944年,山东东平的日伪军企图假扮成八路军搞偷袭。他们穿着清一色的八路灰军装,装具齐全地出发了。结果被“土八路”一下子就识破了,这么整齐的衣服,八路军哪这么富有啊。

3、军服的来源


除了国民党政府供给外,各根据地解决军装短缺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种途径。


一种是立足当地,自行筹措。1937年底,为解决部队过冬问题,120师由政委关向应亲自带队到山西临县,找当地商会帮助,借到棉衣1万套、棉被7000条、棉鞋2000双;115师独立团通过则自行购买棉花、布匹,再找当地裁缝店突击制作,解决棉衣问题。


第二种是军队被服厂生产。各根据地基本都建有自己的被服厂、纺织厂和鞋厂,承担被服装具的生产任务。在国民党政府减少乃至断绝装备供应后,八路军被服厂得到较快发展。到抗战结束时,军需工厂已经从1939年的不到80个,增长到400多个,职工有4万多人。第三是根据地政府支持。以军鞋为例,军服大多能靠被服厂生产,军鞋在当时条件下,只能靠纯手工制作。这项工作,主要靠广大妇女来承担。当时各根据地的广泛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成立了“妇女救国会”。在这个组织的动员下,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为一线部队制作军鞋。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的戎冠秀,就是当时的优秀代表。

第四是海外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八路军经由香港、南洋等地获得一定的物资供应,如棉背心、皮大衣、毛毯等。1938年,新四军利用该军干部陈子谷回泰国处理其祖父遗产的机会,以叶挺军长秘书的名义,在泰国华侨中进行抗日宣传,募得国币6万元,部分解决了部队的冬装问题。


最后是战场缴获。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缴获了大批被装和其他军用物资。此后不久,115师师长林彪穿着缴获的日本军大衣骑着缴获的日军高头大马,被阎锡山的士兵误认为是日军高官打了一枪。这一枪所造成的肉体伤害,让林彪的后半生都不太好过。

只有一样东西相对充裕,那就是军帽。事实上,很多战士在进入部队时,一开始只发给一个军帽和一个臂章,主要原因大概是军帽所需布料最少,而且最为醒目。当时不少根据地的八路军在奖励配合作战有功劳的地方部队时,就是以军帽为奖品。所以,头戴八路帽,腰间系皮带,敞开衣襟,腰里插着驳壳枪,这就是当时典型的八路军地方干部形象。

4、各地军服的差别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军服在样式上基本相同,大多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军服样式,所不同的在色彩和用料等方面。在日军分割封锁下,各根据地之间、根据地与八路军总部以及边区政府之间来往交通并不便利,只能各自为战。


区域上看,八路军总部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军服为灰色;陕甘宁边区部队为灰、蓝色;晋察冀军区部队为土黄色;山东军区夏服为草绿色,冬服为土黄色等。有时部队集中起来开会,会场上看起来就有点奇怪。1944年9月5日,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召开了支队成立暨挺进豫西出征誓师大会。参加誓师的几支部队,没有统一颜色的军装,灰色、杏黄色、黄中带绿几种颜色都有,全是土法染制而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时间上看,前期的军服以灰色居多。但部队很快就发现,灰色军服在北方的地理背景下不利于隐蔽,于是之后各根据地就逐渐改换成草黄色或草绿色。所用染料也是就地取材,有啥用啥。时任晋察冀被服厂厂长的张峰云回忆,染色过程是这样的:弄一口大锅,把布放到里面煮,用木棍子来回翻,染好后把一卷布的一端缠绕在一个木桩上,另一端插上木棍,然后用力拧干。布经过一拧,晒干后皱褶很多。开始时染的都是灰布,部队穿这种灰衣服行动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改染草绿色。一开始是先用橡丸子把布染成灰色,再用槐花或大黄使布变成黄色,最后用火碱水泡,使它变成绿色。


据说,这套染色的方法,是聂荣臻在行军途中获得的。1937年11月,他率部来到阜平县南街大槐树下找到几位染布的妇女,向她们请教染布着色问题。妇女们听后主动献出祖传秘方:将春季收获的槐花碾碎,和染料拌在一起调匀,这样染出的布色调鲜艳,永不退色。1940年春,他率南下支队赴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斗争,朱德、彭德怀以及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都对他的部队身上的黄绿色军装赞不绝口,随后129师特意派人去晋察冀部队取经。


不过,受制于当时织布、印染等技术的限制,这种军服一出汗,衣服就出现花斑。有的老同志回忆说夏天的时候,脱了军装身上黄一块,红一块的,就是衣服掉色造成的。后来经过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对整套工艺流程进行改进,调整了染色中的酸碱度,总算是勉强解决了这一问题。


到抗战后期,有条件的部队已经注意根据作战情境来穿着军服了。1944年,山东军区后勤部《关于被服装具制度的规定》提到,“军服颜色统一,要求保护色,夏季草绿色,冬季土黄色或灰色,要看平原地、山地来分别。”


其次是布料不同。大部分部队都以粗布为主,少数为细布,毛呢料、皮料则更为少见。陕甘宁边区在1943年之后,由于大生产运动,物资相对充裕,军服用料就比较统一了,单衣为“半洋布”,衬衣为“纯洋布”,冬衣为“纯土布”。不过其他根据地则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冀中军区由于开展“打狗”运动,冀中军区供给部一次就收购了60万张狗皮,加工制成皮大衣和皮背心,发给部队。战士们穿上后唱道 “狗皮好,狗肉香,吃饱穿暖打东洋,浑身上下有力量!”


第三是军帽不同。1941年皖南事变后,随着国民党推行积极反共政策,一些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章,只留下两个扣子。这对很多战士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不过这件事更多的是部队的自觉行为,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似乎并没有下过行政指令。因为直到抗战胜利前,仍然有不少官兵还带有青天白日徽的帽子。




--
首都网警
2020-11-24 10:54:4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8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