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人类的无知和科学的局限 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写道,如果自然的历史是一座图书馆,我们甚至还没有读完其中第一本书的第一章。 我们教科书上的公式,以及那些令这个世界运行得还算不错的原理,极有可能只是一个谬误较少的假设,某日会被推翻。 人类的知识不完善,不准确,有时候带来的麻烦甚至大于解决的问题。 萨特雅吉特·达斯举例说,抗生素的流行增加了耐药性,由此带来的“不是结果的结果”是: 到2050年,所谓的“超级细菌”会导致全球1000万人死亡,这将给全球经济带来100万亿美元的损失。(来自一份英国的报告) 他由此总结道: 由于不正确的假设、错误的因果联系、输入的噪声多于数据,以及未被预测到的人为因素,经济模型经常遭遇反复失败。预测被证明是不准确的。模型总是会低估风险,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7、过于依赖确定性
关于人对确定性的迷恋,是陈词滥调。但我发现,几乎可以用这一点来为人分类: 诡异之处是,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与智商无关,与学历无关。 而且有些人天生就理解,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理解,不管他如何学习,如何历练。 有次在《人生算法》的签售会上,一位朋友问:你如何确保我看了这本书能实现人生的富足?
还有一次,有位年轻人谈及想通过开设公众号和抖音,来打造个人的IP,但又有所顾虑:
你说,要是我辛辛苦苦弄好了,微信和抖音又不火了,那该咋办呢?
很有趣的是: 8、“自上而下”的习惯思维 人类习惯于追寻目的和意义,并且相信目的与意义背后的设计者。 由此,我们强调谋略、设计、规划,仰慕天才自上而下改变世界。 我们到底该如何解释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其中那些壮阔的、戏剧化的、千钧一发的历史转折点?
亚当·弗格森说:这些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非出于人类的设计。它们是演变现象。 不管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我们的习惯思维,都偏向于智慧的设计。 我们潜意识里相信,有某种“天钩”,自上而下地排兵布阵,计算好了日月星河,安排好了万物生长,并且用某些我们已经看到或尚未看到的秩序编织在一起。
我们总觉得这种编织,有蓝图,有逻辑,有目的,并且是连续的。 事实并非如此。 真实的世界是自下而上生成的。 支撑我们信念的“因果链条”,只是比象形的星座文化稍微好一点儿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