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 重点实施102个项目 2025年初步建成宜居活力之城
昨天,本市正式对外发布《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介绍,新一轮行动计划包括六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重点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绿化文体、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的102个项目。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畅通舒心 13、17号线添9座地铁站 2018年7月,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这是全市首个聚焦镇街、社区层面的行动计划。 再用5年,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就将基本建成,建设道路里程7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将由每平方公里6.6公里提高到7公里,超过中心城区平均水平。 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孙中阁介绍,“一横”即北清路,“一纵”即安立路,“一横一纵”两条快速路提级改造工程,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拓宽路面、增设高架,均计划2024年完工。 “五通”为定泗路、中东路、回南北路、太平庄北街、太平庄中街5条东西向主干路,“五畅”为文华路、林萃路、建材城东侧路、北苑路北延、北苑东路5条南北向主干路。目前,林萃路、北苑路北延已建成通车,其余8项正在推进建设,预计2021年至2023年陆续建成通车。 备受关注的轨道交通方面,新一轮计划将推进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和17号线工程建设,两条地铁线路将增加新龙泽站、回龙观东大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东站等9个站点,建成之后,回天地区站点750米半径覆盖率将由28%提升到41%。李素芳介绍,回天地区将坚持快慢有序、绿色出行,完善5处公交场站,建成自行车专用路东拓等项目,实现回天地区至北苑、望京慢行系统连通,新增停车位1.8万个。 告别“睡城” 连通“三城”吸引就业回流 在新一轮行动计划全文中,“区域”一词高频出现了24次。李素芳解释,这既代表“回”与“天”整个区域一体谋划,也代表回天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相依共存,全方位拓展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回天地区位于‘三城一区’枢纽地带,是人才和劳动力的蓄水池。”昌平区副区长冯志明说,回天地区将联合未来科学城、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在更大尺度范围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因此,“一轴一带两廊”的区域发展格局首次浮现出来。“一轴”即在南北方向构建首都北中轴延长线生态发展轴,融入生态、产业、居住要素。“一带”即依托东西方向的回龙观大街-太平庄中二街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构建发展活力带。“两廊”位于一轴两侧、与三大科学城紧密串联,科技创新廊依托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市郊铁路东北环线沿线的生命科学产业构建,连通起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产业服务廊依托京承高速、安立路、17号线构建,发展沿线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助力未来科学城与怀柔科学城建设。 “这一发展格局的拉开,也将进一步促进‘回天有业’,让更多人创业回天、扎根回天。”李素芳说,未来五年,回天将聚焦发展活力带,完成云智中心、天通科技园等众创空间建设,就地建设一批双创社区和双创孵化器;盘活存量集体产业用地,加快推进生命科学园三期、小米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引导人才在未来科学城及周边重点功能区就近就业。 从有到优 新增超2万个幼儿园中小学学位 在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等名校名院悉数落地后,新一轮行动计划要推动回天地区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各领域的目标均已敲定—— 回天有教。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奥北幼儿园等8所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即将启动建设,相关部门也正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万个以上。 回天有医。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建设将完成,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也将全面投用,建成后将新增医疗床位1800张以上,同时实现回天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回天有乐。天通苑、回龙观2处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和史各庄等4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悉数建成,18处社区(村)文化活动室改造达标,回龙观体育中心建成补充全民健身设施。 回天有购。以龙德、龙泽商圈为重点,回天将布局建设有品质有活力的公共消费空间,新增霍营G区、天通苑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构建回天地区夜经济体验与文化,营造“夜京城”生活圈。 李素芳说,本市力争通过五年时间,推动回天地区补齐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缺口,实现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绿色生态生活空间基本建立的目标。本报记者 曹政 回天三年之变·宜居之城篇
堵点变通 环境变美 心气变顺 117个项目开工补“回天”短板 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好医院让回天地区数十万居民翘首期盼多年。2018年7月启动实施的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直接为回天带来了117个重大项目。三年间,这些项目兑现承诺、如期开工,已有64个完工,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让百姓生活更加宜居。 增量提质 三年新增近7000个学位 “号更好挂了,停车也方便,再看见这么舒服的环境,看病揪着的心一下子就放松了。”昨天是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开诊的第6天,到此就医的董先生给医院点了个赞。 早在2013年,积水潭医院就开设了回龙观院区。但由于回天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回龙观院区很快就出现了病房、诊室和号源的紧张。上个月,新龙泽院区开始试运行,积水潭医院的“王牌”骨科等科室都已开放。“上午接诊了7位患者,有6位都是住在附近,有的患者过去就围着医院散步,早盼着开诊了!”一位医生说。 在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设的117个项目中,还有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重点工程。 “这三年,回天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加快补短板步伐,增量提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优质资源加快落地外,回天也正在着力补充学位、提升品质,已建成17所幼儿园及学校,新增学位近7000个,目前还有15个项目正在建设。引进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优质资源,提升办学质量,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到“有好学上”;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从平均三千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 连线成网 区域交通骨架体系初具雏形 东起昌平区回龙观文华路、西至海淀区后厂村路,6.5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路有了自己的“铁粉”。自开通至今,这条路通行超过300万辆次,通勤时间节省了30%。 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折射出回天交通治理和基础设施提升的关键。两个超大社区的常住人口约80万人,每天早晚潮汐式的车流让路网“压力山大”。打通断点、疏通堵点,成为回天棘手的难题。 “近三年来,回天地区交通治理任务扎实推进,已开工建设北清路、安立路提级改造工程,并建成了天通苑北交通枢纽。”市交通委一级巡视员孙中阁说。三年间,回天优化调整60条公交线路,公交总线路已达百条,日客运量67万人次,基本实现“有路就有公交车”。还因地制宜缓解停车难问题,通过新建地下停车场、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和闲置小微地块等方式,新增停车位6400余个。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回天地区多条道路连线成网,区域交通骨架体系已具雏形,“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初步搭建,而在新一轮计划中,这一路网骨架将全面建成。 开窗见绿 公园绿地面积三年翻一番 “不用再为找球场而发愁!”两年前,由鑫地市场违建拆除变身而来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北区正式开放,回龙观居民盼了20年的文体公园成为现实。公园配套了6片篮球场、4片网球场、1块七人制足球场。公园中的7个小广场和1500米健身步道,给居民合唱、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留出了空间。 伴随着回天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地,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TBD城市休闲公园、贺新公园建成开放,回天地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已达625公顷,较2017年翻了一番;同时,天通苑东四区、龙锦苑一区等14处20万平方米口袋公园,让老百姓“开窗见绿、转角有绿”。 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介绍,过去3年,回天探索健身设施进公园、绿道串联公园,试点足球、篮球、网球等场地建设,提升了回天居民的绿色获得感;今后5年,回天地区将通过“增绿量、连通水、修通路、配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全龄友好型的森林休闲公园,建设北中轴延长线上的10公里生态绿楔,打造回天居民的“生态栖息之所”。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曹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