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三国
三国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5096
魅 力 值:588
龙    币:6945
积    分:4415.9
注册日期:2002-07-02
 
  查看三国个人资料   给三国发悄悄话   将三国加入好友   搜索三国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三国发送电子邮件      

爱看隋唐演义么,爱听单田芳的评书么??
隋唐演义的好汉排行榜有以下几种:
我汇总了一下
单雄信是我比较喜欢的。另外,王博当也是,感觉都是悲情英雄!




小说《说唐》的版本是
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杨林,9魏文通,10尚师徒,11新文礼,12~15不明,16秦琼,17不明,18单雄信
根据书中描述,水准在18条以内的有
曹延平,对杨林有压倒优势(此人的情节在上海古籍的66回本《说唐》中被删去,要查清代的68回本)
邱瑞、华公义、尉迟恭、朱登,此4人与秦琼水平基本相当
鳌鱼太子,一招大败程咬金
韩擒虎,与伍云召打十余合落败。
刘黑闼,与罗成战十余合落败。

评书各系统差的很多,凭记忆整理,可能有误
北方的评书,如马增锟的《罗家将》、单田芳的《隋唐演义》主要是13条好汉: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杨林,9魏文通,10秦用,11尚师徒,12梁世泰,13秦琼、尉迟恭并列;另外还有4猛(但我只知道其中有罗士信、新文理、来护儿,还有一个是谁?)
陈荫荣的《兴唐传》是16条好汉:1李元霸、2裴元庆、3宇文成都、4雄阔海、5伍天锡、6程咬金、7翟让、8罗成、9秦琼、10单雄信、11王君可、12魏文通、13伍云召、14王伯当、15尚师徒、16左天成;另外还有4猛,1罗士信、2秦用、3新文理、4来护儿。

南方(主要是苏州)的评话,吴子安的《隋唐》是三个13条(这个名单我只听过一次,可能错误较多,因为没有文字本的一些人名我找同音字)
  老辈13条:1张显图、2焦本忠、3姚子高,4曹延平、5史万宝、6屈突通、7杨林、8罗艺、9杨义臣、10邱瑞、11韩擒虎、12(忘记了)、13始毕可汗(按照本评书的规矩,外国人列入野辈,但始毕可汗因为超过100岁,所以特例列入老辈);
  小辈13条: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4雄阔海,5伍云召,6伍天锡,7罗成,8新文理,9魏文通,10尚师徒,11梁世泰,12殷岳,13秦琼
  野辈(和尚道士外国人)13条:1郎四泰,2鳌鱼太子,3铁木耳、4祖车轮、5铁木金、7王九龙,12华公义,其他都忘记了,只记得有盖世雄、孽世雄、洪天英、王薄、萧铣
王溪良的《隋唐》也是三个十三条,但我凑不全名单,已知与吴子安的不同在小辈8尚师徒,9新文理,10魏文通,老辈9罗艺。
欢迎大家补全。
几点感觉,
北方系统多出的罗士信、秦用、来护尔几个人物在南方是根本没有的。在13/16/18条好汉外增出所谓的“四猛”我认为是很无意义的事。同时,北方评书中有定彦平(即南方系统的曹延平)、罗成同父异母的兄长(故事大概是从戏曲《对花枪》里化出),描述得如何厉害,但又不参加排名,造成排名系统的崩溃。
而苏州系统老少分立比较合理,但问题出在野辈,至少有半数其实不是条件规定的外国人(即使按当时标准),有一个解释是少数民族,但已经担任了隋朝或内地反王官员的少数民族(如王九龙、华公义),没道理还算外国人。


隋唐好汉排名

排名 姓名 武器 死于
第1条好汉 李元霸 紫金锤 天
第2条好汉 宇文成都 鎏金铛 李元霸
第3条好汉 裴元庆 铜锤
第4条好汉 雄阔海 双斧 闸门
第5条好汉 伍云召 长枪 宇文成都
第6条好汉 伍天锡 李元霸
第7条好汉 罗成 梨花枪 乱箭
第8条好汉 杨林 双棍 罗成
第9条好汉
第10条好汉
第11条好汉 王伯当 弓箭 李世民赐死
第12条好汉 秦叔宝 双锏 累死
第13条好汉
第14条好汉
第15条好汉
第16条好汉
第17条好汉
第18条好汉 程咬金 大斧 笑死



所谓隋唐十六条好汉,程咬金三斧定瓦岗、秦叔宝三鞭换两锏、尉迟恭单鞭夺槊等故事耳熟能详,但是这十六条好汉到底是怎么排名的呢...

前两天去翻了一下《兴唐传》(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年版,陈荫荣口述,戴宏森整理),结果大吃了一惊——关于隋唐英雄竟然有这样的英雄排名!肯定是因为版本不同,单田芳的肯定不是这样。
开隋九老:忠孝王伍建章 大元帅高颖 靠山王杨林 上柱国贺若弼 大都督鱼俱罗 昌平王邱瑞 上柱国韩擒虎 双枪将定彦平 越王杨素
十六杰:李元霸、裴元庆、宇文成都、雄阔海、伍天锡、程咬金、翟让、罗成、秦琼、单雄信、王君可、魏文通、伍云召、王伯当、尚师徒、左天成。
四猛:罗士信、新文理、秦用、来护儿。
撇开九老和四猛,按照流行的说法,《隋唐演义》的好汉十三绝应该是这样排名的: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理、韩擒虎、(秦琼+尉迟恭),最后第十三条之所以这么排或许是因为他们两人的武功实在太接近的缘故,秦琼之所以排得靠前一点点是因为有一个三鞭换两锏的典故,就是说尉迟恭打三鞭秦琼只用两下就挡住了。当然在另外一部小说《说唐》中,排名也有所不同,是:李元霸 、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 、伍天锡、罗成 、杨林、魏文通、尚师徒 、新文礼、韩擒虎 、王伯当、秦琼、尉迟恭、单雄信。但是相比较而言,兴唐传的排名比较不一样。
李元霸的头一把交椅在兴唐传里遇到了问题。因为按照流行的说法,他是用锤砸天上的雷(好象他管这个叫“咕隆咚”),结果锤掉下来把自己打死的。但按照这本书里的说法,他是被隋朝一个叫做鱼俱罗的老将(开隋九老之一)杀死的——注意,是在阵前交锋时,用一招类似于拖刀计的手法杀死的,而不是下蒙汗药、撒石灰等等韦派绝学。而这个鱼俱罗就是宇文成都的老师。虽然说小李探花名列第三而能杀死上官金虹,但小李是承认他的武功不如上官的,只不过上官想赌一下才输掉自己性命的。
裴元庆名列宇文成都之前,我是没有意见的。虽然通常的说法不是这样,但裴元庆的确曾把宇文成都打得吐血,这是因为被打败后他曾经在山后苦练。但是宇文成都对战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三个人,尚不致落败; 而裴元庆唯一一次打败宇文成都,是在上面那场大战之后,裴占了相当大的便宜,而且,在裴元庆三打瓦岗山时,秦琼用撒手锏打败裴元庆。
而秦琼在攻打虎牢关时虽然靠计谋偷了尚师徒的虎类豹,但是他的实际本领是打不过尚师徒的,他的排名比尚师徒靠前也是有问题的。
翟让很厉害,号称小霸王,但他的本事并没有那么大,程咬金就曾经把他打得找不着北。
最离谱的就是程咬金了,就他那三招半居然还在秦琼、罗成之上?
其他,如杨林和尉迟恭居然没有入选,那是很奇怪的。因为杨林曾经生擒秦琼。而敬德和秦琼是平手。
除了上面这个“绝”或“杰”的排名外,还有一个“猛”的排名,即四猛据说“绝”与“猛”的武功膂力等都是差之不多的,但实际上他们真正碰到一起交手的机会在全书中也就仅有一次而已,这就是著名的一猛战一绝之说,即李元霸和傻小子罗世信之间的较量,这次比试堪称是本书中最精彩、最激烈的一场打斗,也是两个顶尖高手之间的对话。两人大战了三天三夜,未能分出胜负,但罗世信到底只是膂力强些,不象李元霸是受过高人指点的,所以李元霸最后想使绝招杀掉罗世信,如果真使出来相信傻小子是抵挡不住的,不过这时候又杀出了本部书中的另一个牛人,据称此人武功绝不在李元霸之下,但不知为何却名不见经传,故在此小子为之一书,以免淹没于浩浩史海,此人就是姜松姜永年(即罗春)。他虽姓姜,其实却是随他娘的姓,而他的亲爹就是大名鼎鼎的罗艺。在另一个版本的说唐中其实也出现了此人,可惜也是着墨不多,并且没有把他提到这么高的高度,所以给人音像不深。实际他的武功比起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罗成来,可是高得太多了。所以这个姜永年一出现,一杆大枪砸在李元霸和罗世信的兵刃之上,一下就把他们两人给分开了,结果最终李元霸也没能杀成罗世信。所以罗春到底应该怎么排名呢?各种版本上都没有说那么这种排名是不是 湮没了许多向罗春那样的隐士人物呢?
说唐和三国中的武功排名描写不同的是,三国中的那些大牛人武艺都差不太多,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和吕布打是不分胜负,加上关羽也还是不分胜负,非得大耳贼上了,吕布才拖戟败走,明摆着是为了神化刘备的帝王之气,实际打斗是不会这样的。而在说唐中则不同,排在前面的就肯定比后面的厉害,而且不是强一点,就是打你没商量,绝对搞定,唯一的例外就是裴元庆锤震宇文成都,之所以能这么着是因为宇文成都已经和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大战了半天,试想一下,这哥仨儿哪个也不是吃干饭的,宇文成都跟他们斗了半天,体力已经不支,裴元庆则是刚压粮回来,正是体力充沛,加上又是从上向下冲,人借马力,一锤就把宇文成都给震得吐了血了。
中国的评书虽然基本脉络和故事大体差不多,但是由于是由艺人口传心授,往往各门各派有很大不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很多评书在情节上是很雷同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那些开国元勋或其后代很多情况下都会被满门抄斩,然后一个侥幸逃脱的人四处借兵、捣乱,最后杀死奸臣,名君登基(或悔悟),从此天下太平,结束时差不多都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最好玩的是,这些被抄斩的家族人口几乎全部都是三百余口。所以,在京剧里也就出现了“三百余口”如何如何的唱词(我本人是很喜欢京剧的,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通俗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的水词、套词实在地令人头疼。现在国家拼命想提高京剧的地位,妄图靠“高雅艺术”、“国粹”、“民族艺术”的尊号来挽救它,那是走错了路了,其实挽救京剧最好的办法是让京剧回到民间,回到通俗的路子上去,其实俗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大家还不都是俗人?),好象这三百余口就是一个大家族的标准人口。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哪些。
商朝之前:没有印象;春秋时期:伍子胥、赵氏孤儿;战国时期:没有印象;秦汉时期:没有印象;隋唐时期:伍云召家、薛家将;宋朝:呼家将、曹家将;元朝:没有印象;明朝:有讲大明英烈说燕王朱棣的故事的;清朝:文字狱严密,关于清朝的这种小说很不多见,所谓公案小说,也只是江湖上的事情居多,而且《施公案》又是赞扬清政府的,好象没发现朝廷做过什么差劲的事。
这里几乎囊括了所有比较常见的评书,结果就是这个样子。
俄国有个叫什么洛夫的家伙,发现了小说叙事中的若干模式,大部分故事都是按照这些模式组织起来的,中国评书也是如此。而且,由于艺人通常文化不大高,加上口传心授,于是发明了一种最基本的模式,涉及到整个故事情节的,就叫做“梁”,那些具体的描绘人物外形、山、水、马匹等等具体事物的套子,就叫做“赞”,评书就是这样流传的。有人在评论荷马史诗的时候,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即大体相同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这是原始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产生于民间的评书同样如此。加上前面提到的文化问题,这些评书同时也有另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情节散漫、结构稀松,尤其是在现场演出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说某商人在书馆听一位著名艺人说水浒,刚讲到武松打虎——武松的梢棒已经举起来的时候“且听下回分解”了——的时候,商人对艺人说可惜我要去做买卖,一个月才能回来,这回好书是听不上了。那艺人却说,您去您的。第二天,书接上回,艺人忽然话锋一转,说起了还没落下去的梢棒、刚刚扑出来的老虎,中间还穿插无数故事,居然没有一个人嫌烦。一个月后,艺人见商人回来了,这才“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武松的这根梢棒才算落下来。一个月啊!故事还能不散漫?结构还能严谨?
相传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出师之前,他师父曾对他说,你此去谁都能杀,就是有一种人你不能杀,否则必遭天谴,李元霸就问他师傅是哪种人,他师傅就说凡是使凤翅镏金铛的人你不能杀,结果李元霸没听,不但杀了,还不只一个,第二杰宇文成都和第五杰伍天锡都是死在他的手上,所以最后他的死因,故老相传是因为天上打雷,而李元霸怕雷是从小就出了名的,要不他姐夫柴绍也就不会拿这点来治他了。但这次打雷不知道李元霸犯了哪根筋,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说老天想劈死他,他就要把老天砸死,所以把手中的雷鼓瓮金锤往天上一扔,结局可想而知,老天没被砸着,他自己倒是把自己给砸死了。这个结果说实在的比兴唐传的说法强多了,想想鱼俱罗已是年近九十的老朽之辈,就算年轻时神勇无比,有怎能敌得过身强力壮的李元霸呢?
第三杰裴元庆是被人用计困于山谷中死于乱箭之下,而第四杰雄阔海是被千斤顶压死的,都没什么好说的,倒是第六杰伍云召死得有点意思,值得一提。那是在扬州大比武之时,当时有人用一匹怪马杀了不少英雄,他这匹马怪就怪在马尾上,这根马尾其坚似玉,其硬如钢。这个人武艺稀松平常,就凭了这匹马,打不过就跑,等人追上来了,用力一夹马,这怪马就把马尾甩出去,当者立毙,伍云召就是被这马把脑袋打飞了。
秦琼和伍云召是结拜的兄弟,当然要为伍云召报仇。这时,秦琼骑的已不是黄骠马了, 他的黄骠马已经在跟尚师徒一仗中摔落悬崖而死,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但把尚师徒的呼雷豹给偷来了,还得了四宝大将的其他三宝,就是提炉宝枪和铠甲头盔啦,最后逼得尚师徒只有自杀了事。闲话少说,单说这呼雷豹也有一奇,奇就奇在它头上的一撮毛上,上阵打仗时只要把这撮毛一揪,这匹马就会大叫一声,其他战马听见此声 就乖乖地屁滚尿流地趴下吧。本来有了这么一匹宝马,上阵可说是战无不胜了,可惜竞毁在了程咬金手中,这家伙也是真怪,一生中不知道闯了多少祸,不但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比谁都好。秦琼得了呼雷豹后,他非要骑不可,于是有天晚上就偷偷溜到马圈里,可这呼雷豹 也不是一匹凡马,生性刚烈,程咬金当然是搞之不定了,不但搞不定,而且还多多少少吃了点儿亏,于是一怒之下,就把呼雷豹头上的毛全给揪下来了,这下不得了,一匹宝马就这么被毁了,虽然自此之后仍是奔走如飞,可是就再也不会叫了。这次秦琼和那个骑怪马的比武, 当然那家伙不是对手了,于是故伎重施,但这次他比较倒霉,不偏不倚正好打在了呼雷豹的头上,呼雷豹一声大叫,就把那匹怪马给叫倒了,秦琼趁势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总算是为伍云召报了仇。
秦琼和罗成是表兄弟,交情自然是好得不得了,罗成在这本书里那是傲得不得了,也就是服他表哥,可就是这么着,在互传武艺时也没倾囊相授,秦琼藏了招撒手锏,罗成藏了招回马枪,两个人还互相对天发誓,说是一招也没剩了,否则的话,罗成说是死于乱箭之下,秦琼也发了个誓,说是吐血而亡,最后报应不爽,罗成被苏定方射死于淤河之中,秦琼虽然死得晚,也算享尽了荣华富贵,可还是死于自己的誓言之下。最后举鼎的时候吐血而亡。
至于其他的几位好汉,杨林是看到挽救大隋江山已经回天无力,在扬州大会后自尽。魏文通被罗成在一打瓦岗山时杀死,新文理被罗士信杀死。 韩擒虎被自己的弟子尚师徒连气带杀死掉,王伯当拥护李密最后掉下悬崖而死,单雄信死于唐王刀下。真正得到善终的就是尉迟恭和程咬金。
2004-10-12 22:12:1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95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