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雪山客
雪山客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64939
魅 力 值:1513
龙    币:52389
积    分:42448.8
注册日期:2005-01-06
 
  查看雪山客个人资料   给雪山客发悄悄话   将雪山客加入好友   搜索雪山客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雪山客发送电子邮件      

医疗改革是不成功,更大的改革失败是教育!两大败笔!
最近,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提出我国医疗改革是不成功的,真是一语道出实情!但改革失败的仅仅是医疗吗?不是,我认为更大的改革失败是教育,教育改革的失败比医疗改革有过之无不及!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关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民族的兴衰与发展。过去讲少年兴则中国兴,而少年兴的关键无疑在教育。但是这样一个关乎民族兴衰的大事多年来改革的情况又如何呢?请看:
一、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由于教育是关乎民族发展的大事,世界各国都给予教育以巨大的财力支持,国家财政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要用于教育。但我们国家的情况怎样呢?虽然近年来财政拨款的绝对数也有所增加,但其相对数和人平数肯定是减少的。以湖南为例,近几年高校学生在校人数增加了一倍,但学校的财政拨款仍然维持1996年的基数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学生人均的财政拨款数比1996年下降了一半。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的规定,财政拨款应占到生均培养成本的75%,收费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但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向学生收费已占到生均培养成本的75%以上,财政拨款已下降到生均培养成本的25%以下。国家规定中小学校老师的工资福利应该由财政安排,但目前下面90%以上的学校财政只保老师的基本工资,规定的津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金与住房公积金都要学校自筹,这样规定对其它单位也许是可以的,但对没有任何创收的学校自筹部份又从何而来呢?那就只有去向学生乱收费了。国家规定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应当以财政拨款为主,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只能作为补充,但到目前为此湖南所有县市中没有一个县市向学校安排过公用经费。去年省财政、教育部门发文要求各地财政小学人平安排10元、初中人平安排15元,但到目前为此竟没有一个地方落实。不仅财政安排经费严重不足,就连学校向学生的收费不少地方财政也要统筹调剂走一部分,比例最高的竟达到近30%,且美其名日“非税收入改革”。有的地方甚至不但不给学校拨款,还要学校每年上缴财政多少多少利润,把学校作为创收和增加财政收入的摇钱树。是财政真的穷到连老师津补贴和人平10块钱的公用经费都拨不出了吗?看看那些灯光摇曳的舞厅、那些灯红酒绿的宾馆酒家、那些华丽气派的政绩工程,哪一个又不是用公款在消费和财政资金在建设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政府收了老百姓的税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哪些应该由政府去干、哪些可以交给民间资本去干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政府搞教育没钱,但搞一个什么金鹰节财政拨款几百上千万,让一些卖弄风骚的明星腰缠万贯地走了却又有钱了,这说得过去吗?这几年根据国家规定各地掀起了一股高校合并风。中南大学合并后有五、六个校区,有人说把中南大学走完了,长沙市就走完了。每年仅校区间的交通费就上千万元。有人说合并是为了资源共享,但殊不知合并也有成本,高校也并不是越大越好。美国教育那么发达的国家,也还有许多很有特色专科学校。湘雅医学院有上百年的历史,享誉世界,合并到中南大学后成了中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湘雅医学院的美丽光环不再耀眼。让其办成一个独具特色的医学院校不好吗?早几年国家一个劲地搞“双基”达标,一个村建一个规范化小学,一个乡建一个规范化中学,老百姓掏了那么多钱,各级政府负了那么多债来建学校,现在又一个个空着招不满学生,而城市的学校又人满为患,当初政府对适龄儿童将逐步减少和国家逐步城市化的趋势就一点都没预测到吗?现在又急功近利拼命负债扩大学校规模,等几年学生人数逐步减少的趋势延伸到高中和大学后,这些学校又堪重负!
二、我们的教育部门在干什么?教育部门是政府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部门,但现在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不是把心思放在教育事业的管理、改革和发展上,而是钻到钱眼里去了,所有改革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而是为了一个“钱”字。早几年湖南所有的省级重点中学都有是办初中的,学生也是按公办学校的标准收费的,现在改革搞了一个什么“初高中剥离”,省级重点中学不再办初中,初中全部划到一个什么民办学校去办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教室还是那些教室,老师还是那些老师,摇身一变收费就增加了二、三万元,现在好了甚至连名字都改为示范性高中了。我不理解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初中是义务教育,初高中剥离政府只办非义务教育,而不办义务教育,这究竟是改革还是倒退!有初中教育的榜样,现在高校也开始仿效了,办起了所谓的“民办二级学院”,学校还是那个学校,教室还是那些教室,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差点分交个三、四万就可以堂而皇之上本科了。政府一再说收费不能与分数挂钩,试问这不是叫与分数挂钩又叫什么?你那所谓的民办学校难道不是国有资产,难道有哪个民间老板来投资吗?高校招生定向学生的原意是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但曾几何时高校招收定向生也变了味,分数低一点没关系,多交点钱搞个定向指标也可上大学,且几乎成了学校近几年来的一项固定收入。现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准搞了,但不要紧我换个名称叫联合培养,学生照样出钱。中小学校的收费收入,除少量用于购买仪器图书和师资培训的以外,应当全部由学校校长来支配,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转,这天经地义的事。但现在怪了,学校的收费收入绝大部分校长没有支配权,必须交给乡、县一级的教育部门去使用,留给学校校长支配的学生人平多的只有二、三十块钱,少的甚至不到十块钱(湖南小学人平收费250元、初中350元左右)。为什么乡、县一级教育部门那么热衷平调学校的收入呢?除少部分不得已用于弥补财政对老师工资福利的拨款不足外,更多的是把学校收入集中起来自己也可使用一部分,特别是统一购买图书设备、教辅资料等有巨大的折扣和回扣。就拿教辅材料来说,大家不要以为那只是一个区区小数,那可是一个巨大的黑洞,目前教辅材料的折扣为33-35%左右,也就是说标价一块钱的教辅材料,县级教育部门三角三到三角五分钱即可拿到,有六角五到六角七分钱进了县教育局帐上,仅此一项平均一个县就达200-300万元,这不包括送给有关人员的回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准教辅材料搞折扣销售,湖南所有县、乡级教育部门都将瘫痪。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后,集中购买部分的折扣收入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财政收入帐户的,有这么多的收入财政部门当然高兴,也就不查不纠、乐不支声了。只是苦了学生,原来我们照价付款有时甚至连影子都未看到的那些教辅资料,你们还从中得了那么多好处!
三、我们的学校在干什么?大学生、硕士、博士,过去那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但现在如何你再以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个个都学富五车、身怀绝技,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过去单位招人顶多提出招个硕士,现在很多是非博士、博士后不招了。中南大学附属二医院一个同事请客,一桌人在座不是博士后就是博士。我不知道美国一年培养的硕士、博士生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照这样的速度不出几年我们肯定可以超过美国。学位考试和毕业过关,猫腻最多的是在职攻读的学位序列,一个连ABC都不懂的领导,今天学历是本科,明天说不定就是硕士、博士了!什么枪手替考、改分、找关系、打招呼等技术处理办法,现在简直都是小儿科了,只要出钱,什么办法都有。大学过去是神圣的学术殿堂,老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现在你要是再以为大学老师个个都是师德高尚的人,那你也大错特错了。跟老师关系好的可以给高分,关系不好的可以给低分;有人打招呼可以给高分,没有人打招呼可以给低分。论文指导和学位评审本是老师份内的事,也要另外再缴一笔论文指导费和学位评审费。音乐、美术考试一个省招不了几个人甚至根本没有安排计划,也要全国各地去设考场,收了一大笔考试报名费后,有的甚至连考卷都不知扔到哪里去了。高校招生录取本来政策性是很强的,但社会上一些学贩子硬是差分也可以录进去,有的甚至还明码标价!
结语:上面讲到的一些情况,绝对是真实的。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教育改革究竟要走向何处去?沿着这样的路子来改革中华民族还会有希望吗?政府啊,教育是关乎民族的兴衰与发展的大事,承担起你应有责任吧!管理者啊,从钱眼里挣脱出来,多从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来着想吧!

--

月黑风高夜,客从雪山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2005-08-25 12:54:1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62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