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多米诺排骨
多米诺排骨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395
魅 力 值:1386
龙    币:10451
积    分:5186.3
注册日期:2004-04-07
 
  查看多米诺排骨个人资料   给多米诺排骨发悄悄话   将多米诺排骨加入好友   搜索多米诺排骨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多米诺排骨发送电子邮件      

中国青年报:报人转会
  报人“转会”

  2005年08月31日

  本报记者 包丽敏

  许知远2001年加入刚创刊的《经济观察报》时,他跟同事想办一张“亚洲地
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在4年零3个月之后,上月,许知远与几位“比较谈得
来”的同事集体辞职。8月,《经济观察报》主笔许知远已经完全脱离这张报纸。

  这个1976年出生的年轻人,第一次见主编何力,“一进屋就把脚放在茶几上,
好像这是他的办公室”。在他看来,报纸应当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不是雇
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显然,现状与他的想法不符。递交了辞呈后,他在自己的博客(blog)里有
所透露:“我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机构的正义感的彻底消失”,“我讨
厌现在的《经济观察报》,也是因为它搞得像是党派斗争,那么多政治正确,那
么多不透明性”。他说,“这家组织正在死亡”,因为它变得越来越“官僚化”。

  与许知远一起辞职的同事于威也在其博客中称:“一个理想国蜕变成了一个
中国式的宫廷。”

  从24岁到《经济观察报》任主笔开始,4年多时间里,他声名鹊起,甚至有
一种评论认为,许知远是该报的灵魂,这张报纸某种程度上浸润着他的个性和风
格。

  许知远并不关心《经济观察报》的发行量、盈利多少,也不关心它的广告额,
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新闻人”。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知识分子”,借助了
报纸这个平台,想改变人们的观念,引导一种精神的方向。你可以说他“野心勃
勃”,或者“自大轻狂”,也可以说他“理想主义”。

  他喜欢谈起一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托克维尔23岁写出了《论美国的民主》;
亨利·鲁斯24岁创办《时代》杂志;胡适27岁引领新文化运动……

  有意思的是,几乎与《经济观察报》人事震动同时,传出《南方周末》有十
几名记者编辑集体辞职的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消息系由竞争对手故意放出。

  但在2003年,因与新任高层理念不合,《南方周末》确有一批骨干编采人员
集体辞职。这批人马曾参与缔造了这份报纸上世纪90年代后至本世纪初的辉煌。
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该报上海站记者翟明磊的辞职信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信中批评时任主编张
东明随意删改和枪毙批评报道稿件,并“主动将批评‘深发展’的稿件交给深圳
市政府审查”。

  “我本自由人,与官人无缘共事。”翟明磊写道。

  随后,该报北京站记者林楚方发表致这位主编的公开信,称“《南方周末》
的编辑方向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而这样的《南方周末》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价
值和意义,也失去了我们作为终身奋斗的新闻理想的家园的地位”。“我要向大
家强调一点,《南方周末》……编辑方向不能改变。几条底线不能动摇!比如,
有可以不说的真话绝不能说假话,不做歌功颂德的伪劣报道……高度警惕权力和
市场,这些理念是《南方周末》的灵魂,《南方周末》的方向只有这个方向,没
有其他的方向。”

  “我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林楚方说。而翟明磊则写道:“为新闻而来,
为新闻而去。”

  这样两件辞职事件之后,一位尚未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在网上问:“这么多
的前辈集体辞职,不禁让作为后辈很是迷茫:中国的媒体到底怎么了?”

  这位热爱新闻职业的年轻人对未来感到惶惑。但新闻报纸至少在北京一位报
摊主老章这里看起来是繁荣的。没有了许知远的《经济观察报》,走了一批骨干
记者编辑的《南方周末》,照常每周出现在老章的报摊上。《南方周末》曾经在
老章摊上极受欢迎,四五年前,老章从附近的报刊零售站每领回一期,经常一两
天内就能卖光。但现在,老章翻了翻上周的一摞剩报,说:“得回收变废报喽。”
不过老章并不那么在意,即使有报纸从此关张,从他这个两三平方米的报亭消失,
也必定有新办的报纸攻占进来。

  是21年前创办《南方周末》。据其创始人左方称:“是《南方日报》社老社
长丁西凌同志向《南方日报》社编委会建议和获得同意之后创办的。当时丁西凌
同志的主要考虑是,我们的党报不缺乏正面、典型报道的经验,但是缺乏办生动
活泼的版面的经验。他说,我出国考察,看见外国报纸都是一大摞,这是经济文
化发达的表现。而我们的报纸只有4个版面,从1版到4版让读者每个字都读,这
不是好现象。”

  20多年过去了,传媒产业被视为中国能获取超额利润的最后一块领地。老章
的报摊上,每天领回4种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
《北京日报》各只一份,时常还卖不出去。2001年,这里添进《京华时报》和两
份财经类周报———橙色的《经济观察报》与墨绿色的《21世纪经济报道》;
2003 年,来了《新京报》;2004年,在原有的七八种北京本地都市报中,又挤
进了《法制晚报》和《竞报》。

  在这个“繁荣”的报业生态里,除去许知远们和翟明磊们的辞职版本之外,
还有一种是《京华时报》原副总裁谭军波的离别感言。

  这位知名的报纸发行人于去年转任《重庆商报》汇融集团副总裁。他在感言
中写道,“我打算去的报社的头儿有刘备之风范,求贤若渴,情真意切,我已无
法拒绝”,他只有“倾尽全力扶助其成就霸业”,而“这个城市又将诞生一张新
的都市报”。在为《京华时报》打造了成功的发行管理模式之后,谭军波留下一
个功成身退者的背影,转战到报业大战的另一个战场。

  报业大战中,更多的从业者在各个报社之间的来去,则有别于这三个版本。

  有着8年都市报从业经验的记者贺钟(化名),转战过广州、北京等地的几
家都市报。除了寻求更好的薪水和发展机会,他还试图寻找“新闻理想”和一种
精神上的“归属感”。

  贺钟抱怨说,这些报纸上充斥着凶杀、色情、离奇、煽情的故事,以赚取人
们的眼球,报纸只注重“服务、信息、娱乐”。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雇用刚迈出
院校的毕业生和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从业者,采编水平低下,在稿件制作的流
水线上,记者们为了更快更多地发稿,往往粗制滥造。

  “在这些报纸里,你会感觉就像个‘写稿机器’。”他说。报业竞争投射到
普通记者编辑身上,便是一套严格的绩效考评体系。“每个月,稿件分好等级贴
出来,你的哪篇报道多少钱,一目了然。”贺钟说,“你有责任感,你想去搞一
篇深度的报道,很可能两个月完不成规定任务,那么你就得走人。”

  一家财经类周报的记者称,因为工作压力大,她的数位女同事,有时连续几
个月不来月经。她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如何。“走一步看一步吧。”她说。

  曾经的“无冕之王”境况颇有些尴尬。2003年,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同中华
传媒网进行了媒体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状况的互联网上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
没有任何社会保险。新浪网对媒体从业人员工作生活状况所作的网上调查显示,
约42%没有与所在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42%的从业者不享受婚假、产假、
探亲假、带薪休假,约60%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很大。

  被询问“目前最感困惑的是?”约四成的人回答称“升职机会渺茫”,近三
成的人称“工作枯燥无味”,另有近三成的人称“太累了”。

  “今天的记者充当何种角色?”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指出,“商业媒
体社会里,记者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仅仅为养家糊口而日夜奔波的人。”他用“新
闻民工” 来形容许多记者的境地。他认为,当前总编辑们最要紧的任务是“强
化新闻工作的忠诚度和自豪感”,在热热闹闹的大潮下,普通新闻从业人员已经
失去了这两种感觉。

  贺钟说,许多记者在各家报纸间跳来跳去,“没有根的感觉”,“没有时间
思考”,“没有职业的荣誉感”,“只是谋生的职业,而不是什么新闻理想”。

  在另一个记者群落内,他们无心报道新闻,有人将时间用于拉广告,写“软
广告”;有人穿梭于各种新闻发布会现场,用车马费来贴补生活;有人四处“走
穴”,利用手里的资源赚取灰色收入;也有人假借舆论监督的名义收取不义之财。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局面:一边是老章的报架挤满了花花绿绿的报纸,一边
是业界人士正在探寻一个概念叫“主流大报”。日本传媒学者卓南生发现,繁荣
的中国报业市场上,竟然没有一份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报纸”。

  被美国人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新闻记者”的李普曼,1910年到《波士顿
平民》周刊当见习记者开始其新闻生涯。此前15年,1895年梁启超创办《中外纪
闻》早已开始他的报人生涯。两人均多产,一生各发表政论、专栏文章一千多万
字。李普曼的专栏同时在数百家媒体刊出,“教育了好几代总统”。而梁启超一
生创办过的报刊,后人已少有人知。“19世纪刚刚起步的中国新闻业在政治动荡
中不由自主地衰落与消亡。而今天,刚刚开始复苏的它又一头扎入了美国新闻界
目前陷入的泥淖:对利润的过度追逐。这使我们的处境显得极为尴尬。一方面,
我们还未建立起基本的新闻传统,一方面就已迅速地庸俗化。”许知远在他8月
出版的新书中写道。

  对利润的追逐,对社会责任的淡化,也困扰着当前的美国报业,但许知远认
为,“美国新闻界仍处于一种稳定的伟大传统之中”。这种报业传统孕育出了李
普曼,一本《李普曼传》成为许多像许知远这样的年轻人梦想的种子。但在许知
远看来,如今年轻的传媒人可“不够幸运”,因为,“中国的媒体世界正被一种
惊人的平庸、粗俗的气氛包围着”。“中国新闻界是否可以出现《纽约时报》这
样的常青树……如今轮到我们来做这番尝试了。”许知远在他8月出版的新书中
公然宣称。离开《经济观察报》后,他打算办一份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生
活》那样的杂志。

  也许若干年后,老章们的报摊上,会响亮地叫卖一份《纽约时报》式的伟大
的中文报纸。但是近日,此间传出消息,2005年上半年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报
纸广告将面临严重衰退,广告收入纯利将大幅下降。一些报纸开始缩减版面,裁
员,甚至减薪。

--
——有自由讨论的习惯
——有肯与他人调和的性格
——有在真理面前自甘让步的气量
——有据理力争而不伤和气的胸襟
2005-09-04 16:57:5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3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