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大鼠
大鼠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大鼠个人资料   给大鼠发悄悄话   将大鼠加入好友   搜索大鼠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大鼠发送电子邮件      

大高~~~~~~~~~~~鸭子zt
北京烤鸭与全鸭席[转帖]
烂煮登盘肥且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间亦有呼名鸭,骨瘦如柴空打杀。
——严辰《忆京都?填鸭冠寰中》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故都,又是目前中国的政治首都。泱泱大国,上方玉食,饮馔之术当然集华北之大成,不但有宴席,有大菜,也有小吃。因此身为北京遗老的唐鲁孙、梁实秋先生思乡情切,对故乡之味写了又写,夸了又夸,文笔生动雅驯,也引起了我探索真相的兴趣。结果我发现唐、梁两位前辈笔下的京菜,只是旧日的陈迹,如今的北京菜发展日新月异,早已有了一番不同的面貌了。

有些北京小吃没落了,如豆汁、焦圈、爆肚;有些传统宴席名存实亡了,如东来顺的「全羊席」。有些美食却被发扬光大,如北京烤鸭、官府菜、宫廷菜。最近北京烤鸭正式采用改良鸭种,早已变得香脆不油。而发源于粤菜的官府菜「谭家菜」,如今设置了大酒楼,不再需要事先预约,专利菜也愈来愈多。而随著清室覆亡而流入民间的宫廷菜,以前只有北海仿膳、颐和园听鹂馆,现在又增开了厉家菜、砚逸善斋、白家大宅门,都在昔日的皇宫、亲王府或格格府里摆宴设席,华贵的皇家气派,精致的贵族膳饮,极尽耳目口腹之娱。

现在就先谈谈北京烤鸭吧!在中国的代表性佳肴里,北京烤鸭绝对要占一席之地。那酥脆的鸭皮,肥嫩的鸭肉,鲜辣的葱丝、香醇的甜面酱,一起裹在热软的薄饼中,配著冰凉的燕京生啤下肚,实在令人口舌生津,欲罢不能。因此在一般所公认的「北京四大名菜」——北京烤鸭、涮羊肉、宫廷菜、烤肉中,北京烤鸭都坐第一把交椅呢!

北京烤鸭又被称为「北京填鸭」,能修成正果,也经历了一番曲折。现在的北京烤鸭所以美味,因为已改用了特殊的外国鸭种,再以传统的方式人工填餵,六十天后宰杀,肉质肥嫩不油的缘故。但以前采用道地的北京鸭子来填餵时,滋味却没这么好。我在二十年前(一九八三年)于「全聚德」初次尝新,吃「全鸭席」,主菜便是北京烤鸭。当时那鸭皮上厚厚一层肥油,虽然香酥腴润,可惜入口油腻,实为人生一大恨事。在古代,或许能为缺油少肉的古人所欣赏;但对多半超重的现代人而言,却已经吃不消了!

但我两年前(二○○二年)再去「全聚德」,却发现那里的北京烤鸭,都已经少掉了那层肥油了,不禁大为惊喜。后来才知道:如今大部分的北京烤鸭,都改用英国的「樱桃谷」品种改良鸭来做了。这种鸭的肉质更肥更嫩,却毫不油腻,更适合现代人的健康潮流。有趣的是:这种「樱桃谷」鸭的祖先,竟还是道地的「北京鸭」,却由英国人改良成功,再贩卖到中国来。看来中国人虽精于厨艺,却不擅于生物品种改良。想做出近悦远来的美食,还得请西洋人来帮忙。

因此,梁实秋所说过的一段话,现在已经不能成立了。他说:
 有人到北京吃烤鸭,归来盛道其美,我问他好在那里。
他说:「有皮,有肉,没有油。」
我告诉他:「你还没有吃过北京烤鸭。」
你如果最近有机会去北京,就放心地大啖烤鸭吧!

挂炉烤鸭、焖炉烤鸭

北京烤鸭是如何烤制的呢?因「全聚德」生意红火的缘故,一般人都以为北京烤鸭全是用挂炉明火烤出来的。其实北京还有另一种烤鸭:焖炉烤鸭,历史更为悠久,滋味也不相上下。在发源地上,挂炉烤鸭传自山东,以「全聚德」为翘楚;焖炉烤鸭传自南京,以「便宜坊」为代表。在做法上,挂炉烤鸭以明火烤制,燃料为果木,以枣木为佳;焖炉使用暗火,燃料则为稻草、板条等软质材料。

在风味上,焖炉烤鸭由于鸭子受热均匀,油脂和水分的消耗少,烤好后皮肉不脱离,色泽红亮,不见焦斑。滋味则外酥里嫩,一咬一嘴油,入口即化;而且鸭子体态丰满,肉量特多。挂炉烤鸭则焦香扑鼻,鸭子皮肉分离,片起来特别方便,也比较不油腻。缺点是鸭子的水份消耗大,所以肉质比较乾,份量也较少。

至于北京烤鸭的滥觞,那就得追溯到明朝初年了!当年明成祖硬是把明朝江山,从侄子明惠帝手里抢了过来,将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并将一批厨师、工匠也顺便带来了北京。南京人爱吃鸭菜,除了盐水鸭、板鸭外,也吃金陵烤鸭。当时有一位南京厨师,搬到北京后,便在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开了家「便宜坊」,专卖南京的焖炉烤鸭,时为永乐十四年(一四一六年),那就是北京最早的烤鸭店了。店名匾额,还是明朝的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帮它写的。梁实秋在〈烧鸭〉一文中,曾提到他家以前常去「便宜坊」叫烤鸭回来吃的旧事,因为他家就住在宣武门附近。又,北京人惯称「烤鸭」为「烧鸭」或「烧鸭子」,他是个老北京,不例外。

「便宜坊」如今还在,但几经沿革,不但店址早已搬到了崇文门外,店主也换了好几番。号召力呢,则远不如「全聚德」和新开的「九花山」了!「全聚德」是山东人在清光绪年间到北京来开设的,以挂炉烤鸭为号召,并首创「全鸭席」,样样精致美味,虽然价格不菲,仍然高朋满座,常成为中央政府招待国宾的场所。

后起之秀「九花山」标榜「新一代」烤鸭法,用的也是挂炉烤制法,但烤法秘而不宣,据说成品更酥、更油、更不腻,在「全鸭席」的菜色上也有所创新,难怪门庭若市,已有取代「全聚德」之势。

根据我的推断,无论是焖炉烤鸭也好,挂炉烤鸭也好,烧烤鸭子的技术,都有同一个根源——那就是北宋时的汴京(开封)。因为早在北宋时期,炙鸡、烤鸭都已是汴京名肴,在《东京梦华录》中都有记载。金兵攻破汴京之后,当地大批工匠艺人和商贾富豪,随著康王赵构逃到建康(南京)、临安(杭州)一带,当地盛产鸭子,汴京烤鸭便继续成为南宋君臣的盘中珍馐,也传到了南京。南宋文人洪遭在《夷坚丁志》一书中,就提到了当时的烤鸭名厨王立,可说是中国见诸史籍的第一位烤鸭名师了。

据说在五十年代初期,「全聚德」还曾专程去开封聘请过烤鸭师傅,足证北京烤鸭与开封的关联。而从章回小说《水浒传》的描绘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山东是北宋所辖的重点省份之一,与汴京往来频繁。太尉高俅在汴京为官,曾亲自远征山东的梁山泊。而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原住汴京,后来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如此说来,山东「鲁菜」的大厨,会跟汴京人学会烤鸭的技术,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这就是汴京烤鸭技术传入山东的根由。

至于烤鸭后来如何分裂为挂炉(山东)、焖炉(南京)两大流派,不外是风土物产不同的缘故。挂炉烧烤要用到枣木,火力适度而耐久,能把鸭子烤得外酥里嫩,而北方多枣木,便为山东人所采用。北宋的烤鸭法因缺乏文献,吾人现已不得而知,但我想可能也是挂炉烧烤,因汴京位于北方,枣木多多益善。但北宋迁都江南后,南京不产枣木,厨师烤鸭子便改用稻草、板条。这些软性燃料火力强而短暂,挂炉烧烤容易外焦内生,只好改为用焖炉来烧烤。而北京是北地,枣木的来源不虞匮乏,因此后来的北京烤鸭,当然便也以挂炉烧烤为主流了!

北京烤鸭流传到清朝时,也为乾隆皇帝所钟爱,从此便成了著名的北京佳肴。民国初年又变成了搞复辟的「辫帅」张勋的最爱,更是名扬中国。一九七二年尼克森初次访大陆时,周恩来就在「全聚德」请他吃北京烤鸭,佐以贵州茅台,使他吃得频呼wonderful,为中美建交揭开了序幕。而尼克森回美后,仍不时称道北京烤鸭的美味,使得全美的高档中国餐馆,也纷纷推出北京烤鸭来应市。这一来,北京烤鸭就进一步飘洋过海,轰动全世界了!

全鸭席

其实与北京烤鸭相较,「全聚德」的「全鸭席」给我的印象,毋宁更为深刻。记得二十年前我所参加的那一桌「全鸭席」,共有十冷碟、十热菜,全由鸭肉、鸭内脏、鸭零件所制成,北京烤鸭就是其中的主菜。不但道道神乎其技,化腐朽为神奇;又精美无匹,毫无鸭腥味。只是价格高昂,国内很少人吃得起,因而成为党政要人、国外观光客的专利。

当时中国大学教授的平均月薪才九十人民币,「全鸭席」一桌却已要一千人民币。十人享用,每人刚好一百人民币。当我们用餐时,「全聚德」内冷冷清清的,毫无声息,因为我们是唯一的一桌「豪客」。服务生的态度也十分冷淡,爱理不理的。我们当晚七点才抵达,他们八点已在赶人。我们赖著不走,后来吃完后摸黑下楼,还差点找不到人付帐,因为他们几乎全下班了。

如今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全聚德」的「全鸭席」做得越发精美,价格更昂贵了(每人要三百人民币以上),却挤满了大吃大喝的食客,一位难求。因为中国大陆人民的平均收入已大幅增加,有些新兴个体户甚至富可敌国,吃个「全鸭席」算是小菜一碟,有人还吃一桌数万的「满汉全席」呢!服务生态度也大有改善,不但笑脸迎人,而且有求必应。

至于「全聚德」的拿手鸭菜,冷碟有五香鸭、香糟鸭、芥末拌鸭掌、卤鸭肫、盐水鸭肝、茅台鸭卷、水晶鸭舌……等。热炒有芝麻鸭肝、糟溜鸭三白、火燎鸭心、葱爆鸭心、青椒鸭肠、芫爆鸭胰……等。汤菜\烩菜则有烩鸭四宝、烩鸭舌、糟烩鸭条豆苗、茉莉竹笋鸭舌汤、鸭骨奶汤……等。大菜则无非飞燕穿星、鸭包鱼翅、鸭茸银耳、白扒三珍、鸭茸鲍鱼盒、芙蓉梅花鸭舌、玻璃花鸭膀……等,制作无不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所谓的「全鸭席」,就是由这些巧手鸭菜随意拼凑而成的,依价位而定。据说全聚德「全鸭席」首创于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规格最高的有一百零八道菜,属于「豪吃」之列。其实现在的北京菜馆,几乎每家都卖烤鸭,已不让「全聚德」专美于前。一般老百姓上馆子来个「一鸭三吃」,将鸭肉、鸭皮片好卷饼,鸭油蒸蛋羹,鸭骨熬白菜煮汤,家常而香美,一点也不在「全鸭席」之下。饮馔之乐,本来就不在菜色,而在气氛,在同伴。与其正襟危坐地跟语言乏味的陌生人一起大啖「全鸭席」,还不如与三五好友海阔天空地畅谈,细品「一鸭三吃」呢!
2005-12-08 16:12:08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8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