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乌鸦21只
乌鸦21只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乌鸦21只个人资料   给乌鸦21只发悄悄话   将乌鸦21只加入好友   搜索乌鸦21只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乌鸦21只发送电子邮件      

为相声而欢呼!
相声是中国的传统文艺形式,八十年代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后来因为小品的兴起而逐渐走向低迷,造成的原因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相信昨天的北京2台2005相声小品大奖赛电视转播,大家都看过了,专业组第二场比赛获胜的冠军是何云伟和李京。他们都是德云社的成员。“德”,是指相声演员德字辈的,比如说如今北京交通台《空中笑林》节目中经常出现的相声演员郭德刚。“云”,就指是何云伟他们这辈年轻相声演员了。
何云伟和李京的表演,咱曾经亲眼目睹过:今年的中秋节,俺就是和是朋友一起去听相声中度过的。给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何云伟和李京这对儿搭档,他们那次表演的是中国传统相声《白事会》。大段大段的“贯口”,使用的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并且里面的“柳活”也是字正腔圆,足见他们的功底扎实。
说实在的,俺还是相信老先生们的话,说相声首先要打好基本功。相声的基本功就是说学逗唱四门功课,而又以“说”为主。早些年说相声的都要每天早早的爬起来,给师傅做好早点之后,就一人一张报纸放在面前,大段大段的开始说绕口令,一两个小时过去,报纸皮儿没湿没唾沫,这功夫才到家。(相声专门用来锻炼口才的绕口令有许多种,分别训练人的鼻音喉音口齿灵敏等等)
不过自打80年代以后,相声演员姜某异军突起以后,相声界的传统就被打破了,“基本功”被束之高阁。此后不久,相声的辉煌过后,也就走上了下坡路,变得无以为继——道理很简单,相声演员没有说相声的基础。于是“语言的艺术”,变成了开玩笑逗乐子,那“玩意儿”人人都会谁还愿意花钱来买票捧场?
北京的相声表演当前分为两大派:一个是东城区文化馆每周六举办的周末《相声俱乐部》,掌门人是相声演员李金斗,背后的祖师乃是相声名家苏文茂。另一派是天桥同乐茶园每周三次举办的《相声大会》,掌门人就是郭德刚,演员大都出自“德云社”。
以上两大派,其实同出而异门,都是常派相声的入门弟子。苏文茂的授业老师是战死抗美援朝前线的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艺名“小蘑菇”的常宝坤,郭德刚的相声老师是常宝丰。这里面,俺乌鸦更喜欢后者,因为他们的基本功扎实,表演更偏重于马三立的马派,接近草根阶层,让人感觉更加放松更加投入。不过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新作品不多,而且对传统相声里面的糟粕驱除的不够,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有些尴尬。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乌鸦21只》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05-12-27 11:59:0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2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