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小嘴嘴
小嘴嘴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31313
魅 力 值:12383
龙    币:45308
积    分:32309.1
注册日期:2002-10-31
 
  查看小嘴嘴个人资料   给小嘴嘴发悄悄话   将小嘴嘴加入好友   搜索小嘴嘴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小嘴嘴发送电子邮件      

郭德纲与相声大师
郭德纲与相声大师

(一时冲动我把我发的帖全删了,过了两天冷静下来,感觉非常对不起曾买我帖的朋友们,就把我在公社发过的文章总结一下,并暂时退出公社,不再发帖.再次说对不起----买我帖的朋友们----对不起.)



郭德纲距大师还有多远
-----论相声的欣赏和表演
本帖禁止摘抄转载,[本文全是原创,既没参考书,也没老师教,难免水平低,只是可怜这点心血]<

脸上盖长城,没砖也不行

各位抬抬手,一车一车扔

在公社也晃了两天了,真正懂相声.好相声.捧我的帖的也就那几位。知音啊,朋友啦,熟人啊。好啊。我媳妇说:"做买卖要挣钱就得杀熟"。我在这试试,看看能不能逮着一个。这就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不会听相声就不会表演相声,大师门的相声好,好在哪呢?我的体会有三

第一量体裁衣

每个演员的条件不同,表演相声就要符合自己的特点,绝不能照搬照抄。道理简单,谁都懂,做起来难了。<

比如《文章会>,说得最好的是苏文茂,虽然他的段子里写文章的是个说相声的,但是他表演的是一个穷酸文人,这与苏的气质非常吻合.再加上苏的完美阐释,行成一个完美相声。马志明的〈文章会〉’演的是拉洋车的,这就很牵强,马的相貌体格跟人们印象中的拉车的有差距.再有马对拉车的生活是不是非常熟悉,我也有点疑问。这个切入点的偏差,直接造成舞台效果的不完美。观众也笑但略显牵强,在文学上这叫"隔"。马说〈大保镖〉的效果就要好一点,他有练功的底子,观众一看,行是那么回事,这叫"不隔"。马说的也更显的自如老练。郭得钢的〈文章会〉里演一摊煎饼的,笑料有,但小郭腆胸叠肚,怎么看也是吃煎饼的-----还是不给钱的那种。既然定了演摊煎饼的,那就要下苦功去学摊煎饼的典型动作表情,不能让人看着不舒服。
<西征梦〉里郭拍胸咳嗽的动作根本就不能用,马三立行李菁行,郭德钢就不行,郭膀大腰圆你咳嗽什么,太牵强。我的意见是拍肚子,正着使这个笑料,比如:一拍肚子"不是军事家敢长这么大肚子"?乙下面好接了"将军肚将军肚就你吧"。这也是有先例的。<
>这就叫量体裁衣,郭还要把代表作再理一遍,把不符的地方改改。<

>第二.人物创作。<

相声表演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这不关个人喜好,是艺术表演的规律。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相声表演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迎刃而解.这是相声表演艺术的总纲,是相声演员奋斗的方向.[我自己的总结,如果实践成功的话,可是相声表演艺术理论上的新突破.就这一句就值一千工分.我想一人卖他一万分,就是公社不让呗.我都舍不得说出来.何况说出来再有人不理解,再说三道四,我更不愿意了.]<

>舞台上是人在演出,舞台下是人在欣赏,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组成的,不特别突出'人物塑造'在相声艺术表演里的地位,相声表演就会迷失方向.人物的塑造是舞台艺术的最终目标,尤其是相声.在相声表演时,没有很多的道具布景,观众看到的就是人,你不把这个‘人’演好是不行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人’的含义比较广泛,既包括节目里塑造的‘人’,更是舞台上站着的这个‘人’。演员往那一站,就不是他自己了,而是观众看到的演员所塑造的一个‘人’。能不能把这个‘人’演好,就是演员水平的标志.


大部分演员的毛病就是'本色'表演,没有意识到台上台下的根本区别.马三立说相声第一句'我叫马三立',到这,他还是马三立他自己,从第二句'此--死人王凤山'开始,马三立就在塑造艺术人物,就不是他自己了.很多观众演员只是认为:这是演员的耍嘴皮子,耍的好的逗人,耍的不好贫.我看这没认识到它的本质,大师表演的所有表演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在为塑造人物服务,没有方法技巧的高低,只有这个方法技巧适不适合他所塑造的人物.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观众欣赏相声,演员表演相声都是必要的.当然很多演员连技巧方法都没掌握好,更别提把相声表演的方法技巧与塑造人物的完美结合了.<

>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艺术的评价还是有客观标准的,再有偏爱,也没人说李白杜甫的诗不如乾隆。很多人对侯宝林不如马三立表示不赞同,这恰恰表示他不懂相声。侯条件好,功底好,水平高,名气大,怎么会不如马三立呢?差就差在对人物的塑造上。侯的很多段子忽略了对人物的塑造,象一些名段〈戏曲与方言〉〈买布头〉之类,这里面基本没有人物活动,只是为了学而学,听完后,顶多给人感觉到一个会的多,唱的好的侯宝林。别的什么也没有--成就了侯本人,毁了他的作品。这也可能是马三立给候的〈卖布头〉只排第三名的原因。侯宝林的<批三国>就不如苏文茂的<批三国>,侯宝林在<批三国>里就象正在上课的教授,给人感觉不自然,舞台效果也不好.但马三立不同,他的每个作品都几乎塑造了一个甚至几个活生生的人物,著了名的马善人马大哈咱都不说,咱说小段。〈逗你玩〉是很著名很小的段子。人人说好但好在那里呢?是那句‘逗你玩’吗?我认为不是,他还是好在人物的塑造,塑造了几个活生生的,另人难忘的角色.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小段里不只是小虎,小虎他妈,小偷三个人物,还有一个好心劝人,关心人的老人,这个老人你不能认为是马三立自己,而是这个小段里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你没听出有这个角色来,没认识到这个角色的重要作用,那你就根本没听懂这段相声-------[虽然你也觉得很好笑,可你不知道这笑打哪来]。这个老人是这个相声的纲是这个小段的舵,后面的内容都要由他引出来,他还起着调节情绪的作用,这个下面再说。<

以往人们认为大师说的好是大师的功力深,其实不知道这只是大师为塑造这个人物的需要而展现出的功力.不同的人物需要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大师研究的透,演的好.塑造的人物又多,这样给人们展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大师太深奥了,怎么也研究不透,永远也学不完.可是如果掌握了塑造人物这个艺术本质,大师也就没有秘密了.相声表演艺术也就没有秘密可言了.


由此也可看出"帅, 卖.怪,坏"是形容演员在舞台上的人物的风格,而非他本人.当然这并不是说演员与舞台上的艺术形象完全割裂,他们还是有机整体的,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来清楚的认识到它们的区别.如何把演员个人与舞台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也是一个需要演员努力研究的问题



马三立告别舞台的那段唱的前面几句话就代表了马一生的精华:<

您随便,逮不着我,咱就面不见低上见(这句听不清)

到这会儿谁也顾不了谁了,<

>我唱试试,(唱)‘人生在世,人生在世’<

>,我跟您的板,我跟您的板走,您逮不着我,您走您的----(唱)‘人生在世---------------
<
几句话就塑造了一个谨小慎微,宁愿委屈自己,不愿麻烦别人的小人物形象。有人说了你竟瞎掰,他就那人。这可不对,马三立是精心选择了一个此情此景最适合他来表演的角色,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在演这个人物.让你一点表演的痕迹也找不到。生活中马老未必和舞台上这个一样,这可以问问马志明。如果马三立是在随便说,也不可能有那样的舞台效果的。在这里的’马三立‘与《逗你玩》里的’马三立也‘不是一个人的,他们是马老塑造的两个人物。可人们未必意识到这两个人与马三立本人有不同.由此也可看出马老的境界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象无形,是真正大师的境界.<

>当然并不是说学马三立就人人变成马三立.有了塑造人物这个目标和方向,怎么来实现?那就条条大路通罗马了,不见的都是马老那一套,也成不了他那样.肯定各人有各人特色,这也是相声的魅力之一啊。<

郭德纲的路子象侯宝林,个人魅力超越作品之上。。郭学戏曲学大鼓学买估衣,就是侯宝林的路子。依我来看这全是错的。怎样学戏曲,我看〈黄鹤楼〉〈捉放曹〉的方式好点,有了人物作品就活了,当然能开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最好。,《买估衣〉多数人说的时候要有两人比赛的情节,这个作品就活了,只有侯宝林不这样使,不知什么道理。顺便提一句,郭说〈买估衣〉最后的大段唱的时候,把于谦又给忘了,自己的嘴忙不过来了,须改正。郭在说上春晚等节目时,不管怎么夸张,仍是说的'郭德纲'。而不是经过创作加工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这就是与大师的差距。我在《论贯口》里也说过,郭总是游离人物之外,与人物两张皮。有时替人物说两句话又立马退出了人物,一会儿又进入人物来两句,我都替他累的慌。并不是说不可以这样说,而是说他没有把人物塑造成功.只要能把人物塑造好在方法上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在《西征梦》里的人物是完全失败的,从头到尾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一字不变改成何云伟来也能演,这就是失败的作品。至于比较好的剧场效果是来源与个人魅力,而不是这个作品的成功<

>第三.演员对现场气氛和观众情绪的把握。想必演员有这么一科。我只是提出他的重要性让大家注意。<

>还是欣赏一下大师的表演吧。咱继续说马三立在〈逗你玩〉中那个好心劝人防盗的老头,他指导人们[那时的观众]怎样防盗,几句话介绍了时间地点等事项后,又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到这,气氛有点沉闷。老头突然嘴里蹦出’老娘们‘这个词来,这是完全不符合一个老成持重对人们循循善诱的老人的身份的,于是观众精神一阵,全注意了过来,但马老并没有强调这很搞笑的笑料,他一带而过,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后继续往下走。这就是大师的功力,他决不会因为一个笑料把整个段子毁了,而是巧妙的运用它们,为整段相声服务。这里正是马老匠心独运之处,显出他鹤立鸡群的本领。<

>在马老的小段〈吃饺子〉里,马老对观众情绪的控制也是登峰造极的。马老演的一个穷人[再强调是演的人物,不是他自己,不管这个人物多象他自己]在面铺前说:’您就不可怜穷人吗?您的心就这么狠啊?‘经过前面的铺垫,马老通过表情动作再加上说得这几个字,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这个人内心的悲伤.屈辱和无奈,此时此刻马老稍微加重点悲伤的语气表情,我敢说当场很多人就得哭出来。但马老掌握的非常适度,既让你感受到人物的感情,又不过分,不破坏后面的演出,到最后观众压抑的心情还得完全释放出来,完美的完成这段相声。<

>大师们都有令人喜令人怒的本领,还把这本领完美运用到相声的演出当中。倒退几年,马老用这功夫开创教门,那信徒肯定遍天下,早发财了。<

>有的相声演员.很善长唱工的演员包括郭德刚,在台上表演把人唱哭的段子,我看都是吹牛,根本没有那功力,捧逗两个演员瞎斗,惹人讨厌。这么多人说这段,哪个都是让我一肚子气,更别说哭了。哭笑不得到是真的。也只有郭荣启唱的坠子〈小寡妇上坟〉让人眼圈发红,同时拿捏的很好,不会让听相声的掉下眼泪来。<

郭德纲现在还是一块璞玉,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太多,以他的天赋和勤奋也许有一天会达到大师的级别吧。<


这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君子当自强不息






论贯口---兼评郭德钢的白事会

大过年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说话的地,我把我的箱底抖抖,首先声明:本贴禁止摘抄转载,只允许在本公社内流通.

入正题.我听相声20多年,我觉得贯口是相声演员的尺子,是龙门.能跳过去的,到现在不过可称宗师级以上的了了数人而已.网友碎糖第一好汉说:贯口只要快而不乱,吐字清楚,掌握好气息就可以了.我是行外人具体相声演员行内对贯口有什么要求,我还真不清楚.如果只是好汉说的那几点,我认为太不够,那只是学徒水平,郭德刚的徒弟都能做到,我要求的是大师级的,是作为一个老听众对相声演员的最高要求.

我认为贯口和整段相声和相声所塑造的人物是一体的,能做到贯口与作品与人物水乳交融的就是宗师级.
到现在绝大多数演员根本做不到,他们的毛病主要有两种:
1读书郎.什么叫读书郎?这是我起的,来源于我的女儿,今年7岁,现在还没开学.去年闺女上幼儿园把我给气了.平时说话干脆利索的闺女怎么一读书就变调.声音又高又大,还的拉长音'一------只--------乌------鸦--------口--------渴------------了'把我气坏了,怎么学的?我记得我小时老师就这样教,没想到20多年了还这样.我想老师的意思可能是为了让孩子们念整齐.当然这是题外话.贯口的'读书郎'我指得是一到贯口演员语音语调语速突然变化的现象.贯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一段,有变化是可以的,必要时也是应该的,但它必须是整段相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限制下的自然过度.它的各种使用方法必须与整段内容相附相称.它不能有自己的生命,它是经过层层铺垫后的自然结果,它是相声里的人物在说这段贯口,而不是相声演员自己在说.一到贯口先拉架子:大家伙注意我说贯口了啊.然后高门大嗓的来一段,这不叫艺术.
前辈有好的东西在那示范着,可惜很多人只知道老前辈的东西好不知道老前辈的东西好在哪里,更不用说去学去做了.马三立的开粥场就是马善人在说贯口而不是马三立在说,夸住宅就是那个爱现的坏小子在夸而不是马三立,在相声里根本没有吗三立,只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赵振铎的'八扇屏'我也是百听不厌,赵塑造的人物与他使的贯口那是水乳交融珠联壁合,可称完美.每段贯口的衔接也非常自然,听不出雕琢痕迹. 赵的八扇屏好到什么程度,举个我猜想的例子:我没有赵的'八扇屏'的视频,只是听了无数遍,赵的功底自不必提,象他那样说'八扇屏'一百个说相声的得有九十九个累死,剩下一个吓死,可赵从头到尾连喘粗气的时候也听不到.可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他的贯口和人物塑造的成功,我猜想如果这段相声赵是在盛夏的大热天来演出,说完一大段贯口后已经满头大汗,赵会不会从桌子上拿起手巾擦擦汗?我想以赵塑造的那个完美人物当时的气氛下,赵不可能从桌子上去拿手巾,不是他不能,是他所塑造的人物在当时的情绪下不可能.他如果一拿,就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把这个节目搞砸.现在看过赵演出的老人们还都在,我真想知道赵在夏天说'八扇屏'擦不擦汗.赵世忠还在最好有人问问他.郭德钢的一个大毛病就是他永远是郭德钢,他很难进入到他所塑造的人物中去,跟他的人物总是两张皮,和不到一块.有人会说郭就是这个性,我就喜欢这个.喜欢归喜欢,但不能违反艺术规律,这是郭艺术上的不足,绝非长处.郭说什么相声都可以拿起手巾擦擦汗,却对他的相声没什么影响,因为他游离于人物之外,观众知道这是郭在擦汗,不是相声里的人物擦.
2自了汉,这是贯口的第二个毛病.我是指演员在说贯口时只顾自己说,把观众和捧哏的给忘了.一个可能是顾不过来,那是功底不够,把这放一边.我要说的是演员没有注意到贯口更需要与观众交流,你仰着脖子堂堂堂背了一大段,你是过了瘾了,可你把观众晾一边了,这还叫什么说相声. 贯口前面的铺垫有笑料有包袱演员还知道与观众互动,一到贯口大段的话没什么笑料,但却是整段相声的精华所在,观众等半天就等欣赏这个呢,可演员却把观众撇在一边,自己跑去了.越到大段贯口演员越要时刻注意观众的反映,要时刻调整自己的节奏来适应观众.这既要有意识的训练又要足够的舞台经验,却是着急不得.

郭德刚的'白事会'把上面这俩毛病都站了.还多一个就是底气不足,有心虚的感觉.这属于我瞎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演员年轻没见过白事而去说难免底气不足,马志明也说感觉吃力,何况小郭. 我认为要多方搜集资料,做到心里有底,然后以向观众介绍老北京民俗的心态来说这段,可能会好一点.二呢可能认为观众听不懂也心虚,这到不用管,首先观众水平也有高的,其次只要说的好不懂也听,听不懂再听一次还多卖张票呢.

论贯口到此完,希望大家多多互相交流,再次声明本帖禁止摘抄转载







大实话的一句错话

第二句
说地亲 地也不算亲啊
地长万物似黄金哪
地长万物似黄金了还不亲,都快亲死我了.而且地长万物似黄金与下面的'争名夺利有多少载
看罢新坟看旧坟'没多大联系,我个人觉得属于逻辑不通.我认为改成:

说地亲 地也不算亲啊
地长万物难养人哪
争名夺利有多少载
看罢新坟看旧坟'

这样上下都能连的上








精益求精--小郭必看
1你现在太危险,今后关于政治题材绝不可以说,包括台上台下,莫谈国事是一个演员生存的第一忌讳,自古至今的惨痛教训太多太多。同样的也不可在任何场合或明或暗的讽刺某人某批人,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完了,我后半辈指着谁---我听谁。不管你现在喝不喝酒,看到我的帖子立马戒了,陈百强张雨生洛桑是前车之鉴,他们都不是好死,有被人暗算一说。
2贯口的毛病:贯口不是简单的快速的背词,你要让人听清听明白,要让人听着舒服,不能跟着你一块喘气。我听贯口有一毛病会跟着演员一快喘气,你气长我跟不上。听马三立的贯口从来没有着种感觉,你还得仔细品马老的艺术。
3学方言学戏曲要学侯宝林,你的功底好,几近侯宝林,但是节目编排有问题。学戏曲要找差异大的几段,你学了莲化落再学蹦蹦戏再学评剧,即使听众能分出它们的区别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会分神不在注意听,对下面的演出有影响。何况很多人根本分不出有什么区别。学大鼓也是要挑区别比较大的在一起学,不要说我会的多随手拿来就唱,效果不好。
学四省应该学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其他还好,河北最难学。到现在除赵振铎外还没有人能学河北话,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河北话。邯郸邢台话近于河南话,秦皇岛近于东北,沧州近于天津,衡水近于山东,即使保定也不是能代表河北话,河北话最具代表的是深武饶安,我安平人,对这比较注意。有一个证据是地方小戏,邯郸唱豫剧,唐山皮影,保定老调,只有我家唱地道的土生河北梆子,石家庄是新城市,没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还不如我们村历史长呢。
4精益求精--小郭的作品随意性太大,你的功底好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这个问题,但毕竟要出精品,要有千锤百炼的好作品,还要与时具进,这方面还要学马三立。
要老练,但不能老气横秋, 要继承传统,但都是百年前的东西也不好,毕竟事过境迁,早已不是那个年代。很多人是图个新鲜,听听老玩意,时间一长恐怕就不满足了。
5要谦虚谨慎,要不耻下问,要深入民间。有了名气翘尾巴是大忌。民间有不尽的相声素材,需要你专门去挖掘。我上学时听一兄弟学乐亭卖耗子药就很有意思,可惜只记住一句‘耗子成了精,骑着马还带着兵’。这是任何大文豪也想不出的佳句,希望你专程去整理一下,怕的就是不好找了。
你还年轻,但不要太忙,要想你现在最需要做什么,已经成名有些事要放一放,不要迷失自己, 希望走的更远。



最后副上我写的相声演员排行榜,我在网易上帖了,可惜没什么回应。



相声演员排行榜


我听相声几十年越听越伤心,老的走了,新的不来.值得欣慰的是郭德钢的出现,让我暂时有的可听.郭有一句话我觉得摸着了点相声的精髓,就是"相声演员要做半个心理学家".这句话对,但不全面,郭对这句的阐述是相声演员要能让观众乐,但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问题是'让观众怎么乐'.对这个问题马三立有一番论述,我个人也认为最好的相声也应当是让观众发自内心的,心情愉悦的乐.马三立就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我的排行榜也以此为基准.




说到排行榜有个'个人倾向'问题,但我有一个对评论艺术家对欣赏艺术通用方法,就是不断的反复的去欣赏,能让人连续听两遍的就是一个很好的相声了[歌曲音乐同是],能连听五遍,可称珍品,十遍以上谓为极品.大家可以试试,从而有一自己的欣赏倾向.


第一等大师9-10分

马三立9.8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张寿臣9.5分
侯宝林9.2
刘宝瑞9.0分

第二等宗师8-9分

郭容启8.8分
苏文茂8.3分
马志明8.1分
赵振铎8.0分

第三等巨匠7-8分

候耀文7.8分
马季7.5分
常氏相声7.3分
郭德纲7.1分

第四等名家6-7分

高英培6.9分
李伯详6.8分
李金斗6.5分
姜昆6.4分
牛群冯巩6.1分

第五等出师5-6分第六等学徒第七等入门
各位可依此对号入坐,需要指出的是捧哏研究不深,暂不列入.
2006-02-20 15:22:5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1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