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gongjianshao
gongjianshao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查看gongjianshao个人资料   给gongjianshao发悄悄话   将gongjianshao加入好友   搜索gongjianshao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gongjianshao发送电子邮件      

关于戒的真实含义

戒律如老师,告诉我们人生的方向。佛陀即将涅盘的时候,弟子们围绕着他,阿难代大众问道:“佛陀!您在的时候,我们以您为老师;您涅盘了,我们以谁做老师呢?”佛陀回答说:“以戒为师。”戒律的老师随时随地指示我们的迷津,使我们知道何去何从。因此,皈依三宝之后,为了使自己在道业上精进不懈,更进一步要受持五戒。“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其它的戒法都是从“五戒”推演出来的,所以“五戒”又称为“根本大戒”。再者,五戒乃优婆塞、优婆夷所应持守的基本戒法,所以又称为“在家戒”。五戒的内容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按本质来分,戒法有“性戒”与“遮戒”二种区别:
(一)性戒:佛陀所制定的戒法,本质(该行为)为罪恶者,即称“性戒”。五戒中,杀、盗、淫、妄等四类,都属性戒,不论在家、出家,或受戒与否,只要犯了性戒,未来必定受其报应。
(二)遮戒:相对于性戒而立,指本质非罪恶,然而易令世人诽谤,或诱发其它的性罪,因而特别制定者,称为“遮戒”,通常较性戒为轻。“不饮酒戒”即属遮戒。
三皈依是建立“信愿心”,五戒是在家、出家二众弟子实践的初步。《菩萨璎珞经》说:“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信守五戒,即是信守不杀生而仁爱;不偷盗而仁义;不邪淫而礼节;不妄语而诚信;不饮酒而调善身心。因此,受持五戒不仅是入道的正因,亦是净化心灵的良药。其殊胜之处在于:
1.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道德。
2.五戒是伦理的基本德目。
3.五戒是了脱生死的正因。
4.比丘(尼)戒是由五戒升华的境界。
5.一切戒法皆由五戒中分支繁衍。
五戒分开来讲有五条,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有一条,即:不侵犯而尊重有情众生。例如:不杀生,是尊重他人生命自由;不偷盗,是尊重他人财产的自由;不邪淫,是尊重他人身体的自由;不妄语,是尊重他人名誉的自由;不饮酒,是尊重自他身心健康的自由。犯五戒不唯佛教所禁止,国家法律也不允许。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严持五戒,则能缔造一个祥和欢喜的高水平国家。
五戒为根本大戒,由五戒再扩而充之,有十善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不愚痴)。五戒与十善的对照表如下: ┌不杀生 ┐
│不偷盗 ├────身业┐
│不邪淫 ┘ │
│ │
五戒 ┤ ┌不妄言┐ │
│不妄语┤不绮语├ 口业├ 十善
│ │不两舌│ │
│ └不恶口┘ │
│ ┌不悭贪┐ │
└不饮酒┤不瞋恚├意业 ┘
└不愚痴┘

身、口、意三业中,身业乃粗显于外,意业则细隐于内,口业则是含涉于内外。又意业为身、口二业的根本,由根本引申出枝末业行,而使身、口、意三业具足。因此,受持五戒,遵行十善法,应从心(意)出发,以止恶行善的戒行来达到自心的清净,进而带给他人和平、尊重,人人互相关照,大家享受到最大的自由,社会才能安定。所以,佛陀常赞叹五戒为“五大施”,功德难量。
2011-07-23 22:22:4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46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