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男女》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鱼的水q
鱼的水q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21
魅 力 值:19
龙    币:11
积    分:21.2
注册日期:2013-08-18
 
  查看鱼的水q个人资料   给鱼的水q发悄悄话   将鱼的水q加入好友   搜索鱼的水q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鱼的水q发送电子邮件      

在「甄嬛時代」上演的《三國》 文/林奕華
導演的話
在「甄嬛時代」上演的《三國》
文/林奕華

在《三國》開排的時候,其中一位演員問:「為什麼戲中歷史學校的學生都是女生?」,她所問的,其實就是媒體一直對《三國》的最大興趣:「為什麼把原本的男人世界,全部改換女人登場?」

因為,這是一個「甄嬛」的時代。

什麼是「甄嬛時代」?簡單的說,就是當現代女人已擁有了方方面面的自由和話語權後,在地球的這一邊,有一種權力鬥爭已經崛起——不,不是已經,應該是千百年來不曾消失,不願離去,因為活在當下的人們對它無限眷戀,儼如「一個人學會了某些長處總是不肯放棄」(張愛玲說過一句大意如此的話)--「宮鬥」。

什麼是「宮鬥」?一般理解,便是「後宮鬥爭」。是「後」而非「前」,是「隱」而非「顯」,皆因牽涉鬥爭的人本來「微不足道」。然而「後宮」作為戰場卻在已經沒有後宮的時代裏日益擴大:辦公室是「後宮」,教室是「後宮」,整個人生都是「後宮」——誰叫我們的社會造就了越來越多自覺「微不足道」,隨時可被替換、廢棄的「妃嬪」們?為了生存,「她們」自覺必須終日活在你死我活的互相殘殺、互相陷害之中?

「生存」是低層次的活著狀態,現代人追求的是「生活」。在一個談不上有足夠資本「生活」的社會裏,對於別人擁有而我所欠缺的,很多時候會由自責、怨恨等心理,外化成行動上的比較、競爭。競爭當然可以是公平的——俗謂「多少耕耘,多少收獲」,只不過消費與網絡時代之所以徹底改變傳統,正是基於它們所提供的現成、快捷、容易、方便。

所以,別人擁有的,理該我也可以用最「不費成本」的方式得到。造成「羨慕忌妒恨」如今日般被公認是「時代精神」(Zeitgeist), 「得不到」在多數人心目中成了他/她要「報復生活」的種子,所用的手法,便是「生存法則」:不擇手段。

如「三國」中的曹操。曹操是著名的奸雄,不是後宮的妃嬪。有趣的是,現代人對曹操的鍾情、幻想,已不限宥於過去的男性,就像武則天會以男性做榜樣——為了理想,為了幸福。但今天的人對曹操的仰慕,更多是嚮往他的「心狠手辣,想做就做」——包括以往被認為跟這些男性素質無關的性別:女人。

曹操如果真是「女人」,她會四出南征北討,以搶奪別人的丈夫為榮,並被天下人繼續褒揚為「奸得可愛」嗎?「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句名言,放在心理學角度,是「自我中心主義者」的宣言。女性,一直被認為是母性的、大地的,所以是包容的、溫暖的,甚至不惜自我犧牲的。只是,基於時代與潮流的驅使——物質與慾望扮演了生命中被追求的對象,計算與利害無可避免取代了對情感的培育——這句名言,明顯地,已在偌大的社會後宮中找到肥沃的土壤,並讓「女性」被「演化」成另一種「男人」--比男人更弱肉強食,殘暴不仁。

諷刺的是,曹操的宿命是「愈想跟那個人做朋友,那個人便成為他的宿敵」——《三國》有趣,正由於表面上談的是謀略、鬥爭,骨子裏還是關於「欣賞」、「友誼」。而我們的「甄嬛」們,如果不能主動「出宮」卻是繼續對號入座地「入宮」,恐怕即使活多一百年,還是只能依附千秋萬代的父權架構,在各種自我憎恨、自我扭曲、自我折磨的封閉時空裏載浮載沉。

如果人類真是走向另一個母系時代,誰會想看見我們的未來,叫「後宮」?


(原文刊於香港《U Magazine》周刊369期)
2013-08-18 16:49:39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03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