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花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魏老师儿童美术班
魏老师儿童美术班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居民
经 验 值:68
魅 力 值:84
龙    币:60
积    分:87.2
注册日期:2007-03-23
 
  查看魏老师儿童美术班个人资料   给魏老师儿童美术班发悄悄话   将魏老师儿童美术班加入好友   搜索魏老师儿童美术班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魏老师儿童美术班发送电子邮件      

回忆学风筝
回忆学风筝
刚刚上完的“风筝”课上,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笑容,看着孩子们手中五花八门、奇思妙想的风筝,不禁想起去年,向孔氏父子——北京“曹氏风筝”的传人,学习风筝制作的过程。
其实小时侯,也做过方形的“屁帘儿” 风筝,曾一下子飞到天安门广场去了,呵呵!可后来长大了,就连在美术学院上学时,却都很少接触这一民间艺术了。中国的艺术学院对传统民间艺术不够重视,从来没有对年画、剪纸、风筝等产生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学习了。直到从事了幼儿美术教育工作,却通过孩子的眼睛,重新审视这个丰富的世界,发现还有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这才向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吸取中国本土传统艺术的滋养。去潘家园,看展览,游博物馆,拜访民间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在国家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展”,不仅让我们当时“根与芽美术工作室”的所有老师大开眼界,领略了祖国灿烂的各地各民族文化,更详细的了解到北京风筝的两大派别之—“曹氏风筝”的历史。(另一派为哈氏)。
原来,一代文豪《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是一位博学的国学大师,并且有一颗救世的慈悲之心。为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在总结先人技艺的前提下,开创了简单易学,集中国许多传统审美因素为一体的“曹氏风筝”。并编辑成册,名为《南鹞北鸢考工志》,收入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这套书详细记录了园林、烹饪、风筝等手艺的口诀。让识字不多的劳苦大众也能朗朗上口,学会背口诀,就学回这门技艺,以此手艺,靠自己的勤劳的双手谋生“自养”。这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倾其所学,为世上受苦受难的老百姓做的一件多么大的善事啊!
想起杜甫的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惜《废艺斋集稿》在战乱中失传,许多手艺也没有再见到。但不幸中的万幸是: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孔祥泽老先生当年见到此书,曾抄录并做整理。作为孔氏第75代后人,老人不仅博学多才,更具有独特深刻的眼光,马上发现这是一部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文献,更是一部蕴涵爱心的著作。孔先生从此迷上风筝,成为曹氏风筝的第一代传人。与其子:孔令民先生;其孙:孔炳章先生,并称为曹氏风筝三代传人。在认真研读曹氏著作的基础上,三代人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风筝的理论与实践中。孔老先生更是被誉为“活风筝”,并在曹雪芹的感召下,丝毫没有个人门派的狭隘观念,只是希望“风筝”,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能走进千家万户,给所有的人,尤其是小朋友带去欢乐。
曹雪芹和孔氏三代人的精神与技艺,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一次次的登门拜访和求教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回忆。
记得第一次去孔令民老师在郊区的家,见到满屋子的风筝,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足有几百个,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真是太棒了。黄老师小心的问:“请问孔老师,我能拍照吗?”孔老师毫不犹豫的回答:“拍!当然能拍。你们回去是让更多的孩子看到风筝、学习风筝。这是好事啊!风筝这门艺术,现在从娃娃抓起,就不会失传。”想起在画家村,相比有些画家,谨慎的不让来访者给作品拍照,真是有区别啊。
随后的深入交流,才知道曹氏风筝的许多知识:肥燕、瘦燕、不同年龄、性别的沙燕;就连小小的纹饰都大有讲究;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十”字绑与“又”字绑;“受风”与“卸风”;仿生风筝与装饰风筝;宫廷风格与民间风格;还有奥运福娃中的妮妮,就是北京特有的沙燕风筝的造型。另外还见到了特种风筝,如“喜从天降”。还有许多不认识的小玩意儿:送饭儿、活眼儿、纸模……真是大开眼界啊!
孔老师还为我们表演了劈竹子、刮竹条、火烤造型等手艺,由浅入深,详细介绍了风筝的制作过程。不仅毫无保留,甚至还鼓励我们尝试,并且手把手的教我们:该怎么劈、怎么刮……知道我们是要回去教给孩子,更是当即决定,无偿赠给我们一万多支竹条,足够用几年的!大家又是激动又是感谢,其实后来发生的事更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告别了孔老师,几个月后仲夏的一个夜晚,我和黄老师首次登门拜访了有“活风筝”之称的孔祥泽老先生。与上次孔令民老师相同的是,孔老先生也很健谈而无私心,所不同的是,孔老先生不谈技巧,只谈哲学。以风筝的“受风卸风”原理,深入浅出的讲解“易经”,讲阴阳。原来深奥的古典哲学可以渗透到每个细小的生活细节中。
我们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老先生精神矍铄,目光中闪映着老者特有的智慧,思维如闪电般敏捷。原来老人也曾创办专为残疾人服务的风筝社,将曹雪芹济世的思想传承到今天……听说我们是老师,要教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绘画并制作风筝,尤其是老人了解到我们“根与芽工作室” 的三大特色就是:审美、自然、中国;老人当即决定,要赠送我们一些风筝的半成品,回去让孩子们实践。当时我们以为,可能有几个小风筝吧。也没多想就答应了。谁知第二天,我驱车前往位于闹市区小胡同的小仓库,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棚子,老人竟然拿出三万五千多个风筝!倾囊相赠!惊讶的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老人语重心长的说:交给你,你能带给更多的孩子,比在我手中有用啊!
满怀着谢意与敬意,也满怀着嘱托,我们决定,把这些风筝捐赠给那些缺少文化生活的边远地区和希望小学,希望以此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先后几次大的捐赠活动,遥远的云南普米族的山寨、山西山区里的希望学校……还有更多的地方的天空,都有了鲜艳的风筝在飞翔。
其实,作为整日面对方向盘和电脑屏幕的现代都市人,更需要缓解视觉神经和颈椎,活动四肢;更需要缓解工作压力,放飞心灵。风筝不仅是坐在屋子里制作,画上有寓意的图形、纹饰,更重要的是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春风拂面的快乐,体会直上九宵的神奇。风筝,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体育娱乐项目,应该具有时代的新的意义。总是有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协助孩子做完风筝后,也激动的一边举着风筝奔跑,一边高兴的说“我又回到了童年!”
我们在编排课程中,提出的一条原则就是:保证每个孩子亲手制作的风筝都要能飞上天空,让孩子在审美过程中,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但愿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们童年的蓝天上,有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五彩的风筝在飞翔,承载快乐,承载梦想。

根与芽美术工作室 魏老师
2007-4-24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站网友《魏老师儿童美术班》原创,转载需征得原作者同意并注明转载自www.hlgnet.com』
2007-04-25 22:28:4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60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