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如儿
如儿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6583
魅 力 值:321
龙    币:95612
积    分:39477.3
注册日期:2003-06-16
 
  查看如儿个人资料   给如儿发悄悄话   将如儿加入好友   搜索如儿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如儿发送电子邮件      

人体免疫系统能“记住”新冠病毒一年以上?!

抵御新冠病毒的攻击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能不能“记住”?


如果能,感染一次新冠是不是有机会终身免疫。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在多久后加强免疫……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记忆问题,始终是应对疫情的焦点。10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刘军研究员联合高福院士、武桂珍研究员团队在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研究显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记忆能够维持一年以上,感染后一年仍具有新冠特异性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记忆的康复者比例分别为95%和92%。



“我们对101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进行了半年和一年的回访,通过血清样本的多项检测,包括对活病毒的中和反应,以及免疫记忆T细胞的病毒特异性检测,来探测免疫抗体和免疫记忆T细胞是否还存在。”10月7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追寻”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究竟如何追寻?



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记忆,只需问:记住了吗?



“想知道免疫系统在新冠感染有没有记忆,是要找到有没有相关的T细胞和B细胞。”刘军介绍, T细胞及B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因素是免疫记忆的关键。



新冠康复者免疫记忆随访研究流程图



因此,研究工作要“钓”出免疫记忆相关的细胞,就得先制造特别的、能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记忆细胞匹配的“记忆片段”作为“饵”。



这个“记忆片段”就是新冠病毒蛋白质的“小片段”多肽,它们将引起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细胞中的T细胞的“记忆回闪”,再次激发免疫反应,最终通过显色反应发现。



因此,“饵”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既要有特异性,又要有灵敏性。



这就好比在一部影视库里寻找《长津湖》最打动你的片段,抗美援朝的相同题材很多,如何用最特异、又不超过1分钟的影视片段作为检索词,就能锁定想找到的剧情呢?



针对新冠病毒颗粒上的S蛋白、M蛋白和N蛋白,团队分别设计了针对S1、S2、M和N蛋白的特异性肽池,“围猎”免疫记忆细胞的“猎捕”。



为了提高特异性,研究团队还专门合成了针对新冠特异性肽的四聚体复合物,对免疫记忆T细胞进行“立体”搜索。



一年内,免疫记忆竟没有“消退”迹象



在对101名康复者的血细胞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记忆细胞搜寻后,研究团队发现,93%的康复者在发病后6个月存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这种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在92%的康复者中可持续至发病后12个月。



“我们发现,发病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康复者的病毒特异性记忆T细胞百分比并没有显著下降。”刘军说,这意味着,免疫记忆仍将持续。



免疫记忆细胞有不同的种类,团队还对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做了分类寻找,结果表明后者占多数。



“这意味着针对病毒特异的T细胞免疫记忆依然存在,可用于抵御再次感染。”刘军说。



而更有意思的是,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康复者在感染时症状越严重,免疫记忆“越深刻”。



与此同时,针对S蛋白的T细胞记忆水平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即抗体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记忆越显著。说明人体针对新冠的两道记忆“防线”是相辅相成的。



一年后,特异性抗体持续存在



研究者同时对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规律分析。



研究显示,95%以上的康复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可在发病后6个月至12个月持续存在,其滴度与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在发病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中和抗体也没有明显消退迹象。



新冠康复者抗体和T细胞免疫水平统计分析示意图



“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记忆和抗体能持续至少一年以上,这对个体避免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军表示,免疫记忆特征的研究和相关机理的完善也会为疫苗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还发现至少有26%康复者在发病后12个月仍能检测到IgM抗体,推测IgM在部分康复者中的长期持续存在可能是COVID-19的感染免疫特征之一,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刘军说。



据介绍,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该网址不再展示



--
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21-10-09 10:01:2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2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