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阿瑟
阿瑟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914
魅 力 值:1252
龙    币:4871
积    分:5652.9
注册日期:2000-11-23
 
  查看阿瑟个人资料   给阿瑟发悄悄话   将阿瑟加入好友   搜索阿瑟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阿瑟发送电子邮件      

有限探索----广本篇
有限探索-------广本篇

近期围绕广本一事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些很偏激,有些是无知,我说的"无知"是说有些朋友不是从事汽车制造行业的,说出来的话让我看了觉得可笑.所以我想结合我的工作情况来客观,简单的分析一下.因为我不是高级技师,也不是工程师,所以只能做到这一步,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正.(我从199年开始在一汽大众工作的,不仅对捷达,高尔夫,宝来,奥迪非常熟悉,因为工作之便还经常接触到其他相关品牌的一些相关资料,所以多少还有点发言权.)
这是两张图片!因为我没有图纸,从网站上下了一张,第二张做了彩色标注,我想大家能看懂!

一.焊装好后下线的白车身是银白色的,也就是钢板原始的颜色,普通人如果不了解汽车,是不会看明白究竟有那些地方有"拼接焊缝"的.

二.应该在单位拍实际照片,要是用数码相机,还能很方便的COPY到PC里.但我的宝贝还在商店的柜台里呢,不好意思.手机的像素不够,试了下不行,还是放弃了.

三.焊装好的车身叫"白车身",在进行最后装配前还要在涂装车间进行以下几道工序:

1.喷涂三遍防护漆:第一遍工序是电泳底漆;第二遍是中涂漆(有些国内黑心厂家把这道工序省了,是谁大家心里清楚,至少我们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从来不这么做!);第三遍才是最后的面漆.这三道漆在安全方面起防腐蚀作用,不直接影响车架的抗冲击能力!

2.安装数十个堵件.十余个是工艺堵件,做防腐后要拿掉(都是一次性的堵件),其余的都是随车永久堵件.也不对车身的抗冲击有影响.

3.涂刷三遍防护漆胶(PVC):第一道是粗密封,第二道是底板防护,第三道是细密封,(PVC是车身防腐的最关键工序,特别是车身的前发动机盖和后行李箱盖受影响最大.在前后盖加强筋焊缝内涂满PVC后,钢板的抗冲击力可以提高很多!!!可国内有些厂家连这也敢省!大众集团的防腐是"全球的产品防腐10年",最近提高到15年了.不是我在吹牛,谁不信可以向各专业汽车网站,杂志,报刊咨询!我要是说谎我是王八蛋!!!和那些黑心的品牌比,大众的汽车确实存在"质量过剩",可有些网友对此加以冷嘲热讽,嗤为无稽之谈!!!不信等我整理完"德国车系"和"日本品牌车系"的对比资料证明给大家看!!!

4.铺装十多张减振消音垫片.这个东西和安全没关系,国内有些厂家更不会增加这个成本!反正装没装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不知道车上有这种部件,就是知道你也看不到,因为上面还要铺装其他部件,全遮住了.黑心呀,我是看到有些朋友修车时才发现这个秘密的.可怜宝来和高尔夫用的是奥迪级别的"磁力垫片"(捷达的是粘性垫片),怎么和那些"性价比高"的日本车拼价格???

5.注蜡.其中奥迪采用的是更高级的"空腔灌蜡"工艺.主要是防腐.

6.修饰,打磨,有轻微漆面划伤的返到"综合修饰线"处理;严重的换备件,备件做报废处理;

7.检测合格扫条码,铺防护罩发往装配车间.

四.之所以将以上汽车的涂装生产工序介绍出来,是想让大家明白这样个道理:汽车车身安全性能在设计时就
已经决定了硬性标准.能达到什么程度在从焊装生产线上下线时就无法改变,只有涂装工艺会对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前后盖的PVC喷注属于直接影响). 如果出现意外事故,一个是车身超出了安全受载极限,这是正常的;另一个就是人为的安全隐患!这个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生产设备,生产材料,工作方法,生产环境"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是坚决不应该发生的.因为汽车质量直接影响到将来驾乘人员的生命!!!

在这张图例里我画了标识线,不可能将所有的焊缝都标出来,只是针对广本有相关的地方才做了标注.

1.绿色的是两根前纵梁,虽然是空心的,但所用钢板非常厚非常结实.车身的骨架就象人的脊椎骨一样重要.发生正面撞击时,这两处产生的破坏能量极大,要是不幸撞到正地方,对不起,请祈祷吧!奥迪车系在两个纵梁里又加装了一个小一圈的钢套,强度就更高了.
2.蓝色的是"A柱",黄色的是"B柱",紫色的"C是柱",也都是厚钢板焊出来的矩形框架结构,同样奥迪在A.B 里侧加焊钢槽(不是钢套了),虽然A,B柱相对细了些,但硬度仍很高.
3.橙色的门槛和顶架横梁也是空心钢梁结构,同样加焊钢槽,门槛非常厚重,上面有好几道沟槽,属于能量吸收区.
4.红色的是底版和车座的焊件焊接处,这是A4款的,A6的焊缝在和棕色区域之间的位置.
5.轿车底盘是上下两层钢板,下层的是整张的,上面这一层由多快焊接而成.这一点是全世界的行业标准.(不明白为何新闻里报道说那辆广本是和此相反的???因为我见过的其他车架底盘没有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是误报,那一定有问题!)

好啦,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让大家看下AUDI的基本车架构造,下面就针对广本的车祸照片简单分析下.(因为是图片,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只能简单分析, 如果与实际情况有误的地方,还请在场的朋友介绍下,并指出错误的地方,以免造成坏影响.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客观的分析下,而不要因为这是辆日本车而全盘加以否定.同时感谢上传照片的朋友.)

1.广本车身断裂出很可能就是焊接处,否则怎么会"非常整齐"?当然在外力和惯性下非焊缝处也可能产生这种情况,就好象撕裂成两半.但我估计后面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顶盖不就是"很不整齐"吗?看不出来是两层钢板,只是觉得奇怪:既然一层是拼接的,一层是完整的,断口怎么会那么齐?两层断口完全一样,真象是用刀两层一起割断的!实在想不通!

2.车架顶部的钢梁好象是单片钢板压制成的,没有加强钢板或加强筋部件.(至少图片里看不到!)而且从断口看钢板很薄,我考虑到了图片的比例问题,还是觉得钢板确实有点薄.(个人意见)

3.怀疑顶部钢板和车身连接处的"流水槽"采用的是"铆焊".因为能看见顶部钢板上有小孔和车架上类似铆钉的小突起.当然这不是不可以的,只是一般德系车此处采用的是"激光焊",不会产生铆钉间隔处的空隙,强度更高!

4.车门槛也压制有能量吸收区,实在是没有看出来有附加的钢槽类焊件.两侧的门槛竟然都断裂掉,而且左侧的那么整齐,要知道那可是四个立面的钢板啊,实在是恐怖!!!

5.车顶棚没有划痕伤,没有明显的撞击凹陷,推测应该是车顶棚在翻滚中未曾产生过碰撞.主要的破坏力来自侧面,只是不知道两面是否都产生过强烈撞击.右侧肯定有过多次碰撞,右前门凹陷,门框折断,但这些撞击部位还不会让车后坐断裂出去的,应该还有比这些更惨烈的强烈撞击发生过...

1.没什么好说的了,车身右侧这个地方发生过强烈撞击.因为车身拧向左侧,后排右坐斜向塌缩,而左后坐变形不大.
2.如果说左侧没有发生过撞击,那仅是右侧的撞击就将车身断为两截,而且这部分是向上拱起,那曾经产生的撞击力度可真恐怖!
3.左侧似乎真的不曾发生过撞击,你看--后坐垫没有明显变形.如果发生过撞击也不会很大.但为什么这一侧的门槛会很整齐的断裂掉呢???
4.左侧没有发生强烈撞击,车身的C柱竟然脱落?因为没有这一侧的照片,无法进一步分析,不想妄加评论.

好了针对这些图片的的介绍就写到这,下面就谈下我的个人看法和值得关注的疑问.

1.先说车辆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我相信广本的员工应该是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标准来操作的.因为这是一个生产工人的基本素质,那刨除了人为的因素,就是材料有问题了吗?不一定!

2.广本的钢板是比奥迪A4的薄一些,但它的价格也便宜的很啊(同样都是B级车价格为什么差10万--30万呢?我的另一篇文章会揭露的的,敬请关注),问题就在这里,这种薄钢板是否符合它的设计要求?如果是合格的,只能说明车祸造成的冲击力度超出了设计能力的要求,这不是车的问题.如果这种薄钢板是偷工减料的替代品,那就是违法的,也是车身短裂主要原因!但我们不可能知道广本的实际标准是多少!但如果你的车没有质量问题,为何还几次派人来进行协商赔偿的问题,这和厂家无关啊?难道是... ...
有一点可以肯定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产品对比中,你能说"这个钢板厚产生的价格太高;这里多出的气囊价格不合理"吗?在这时生命真的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你要说能请告诉我"一根手指头多少钱;一只手多少钱;一只手臂多少钱...一条人命值多少钱???"

3.电视新闻里说广本的后坐如果加装气囊会好些,但这辆车本身没有,也不是有气囊却没弹开,所以这不是车本身的质量不好,只能说这款车的配置安全系数低一些.

4.我接触到的“车身完全断裂”的资料里几乎都是其他车辆或物体撞击造成的,象广本这辆“自行翻滚中断裂”还没见过。我想既然车体右侧有多处撞击痕迹,应该是在翻滚中砸到隔离墩后已经有一定的损坏了,车尾部可能又撞击到路面上,最后完全断开.

5.我不能说我们公司生产的奥迪A4在这样的车祸里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后果,那是不负责任的吹牛。我只能说因为奥迪A4的钢板更厚;车架里多处装有加强钢制构件;头部安全侧气帘...如果乘客在系上安全带的话,情况很可能就不是这样了.还是安全行车最重要啊!!!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吧,虽然我无法对车体断开下结论,但"广本质量就是这么差"判定显然带有不公平的色彩.我想我从始至终都是比较客观的来分析这起事故,没有带着"这是小日本的车"来看待问题的,那不公平,我们只是就事论车,虽然我自己也觉得好象不应该写这篇文章,让人觉得"广本"挺冤,虽然我同样痛恨小日本,但黑与白是不能混淆的,事情的真相也不应该带有偏见,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其实分析原因还有一些我没写,等我的下一篇文章里会有相关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下吧,主要是让您知道日系车为什么比德系车便宜很多?为什么德系车不愿意打价格战...都是用事实依据来讲的,没有任何偏袒的.

继续:
车身用钢板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一部车身用不同钢板的好几种!对不起,我不是冲压,焊装车间的,无法明确回复.但总体来说车架的购件是最厚的,四门两概,车顶,翼子版是很薄的,都是靠里面的加强筋加强的!
说出来你不信,高尔夫车门的钢板比AUDI的还厚,毕竟是两厢车,不得不小心啊!
我们公司的钢板来自哪我不清楚,但肯定有"鞍钢的",他也只是供应给某个部件,肯定不会是重要部件,进口钢材才是大头!AUDI的就因为冲压工艺复杂,国产的钢材在冲压后会产生缩孔,裂缝,最后放弃了!


继续:
呵呵,"现在争论的铁皮厚度其实就是蒙皮类钢板。"车身用钢板厚度是多少我确实不知道数字,但我能肯定的是不同车型用的"蒙皮"确实不一样!高尔夫的比宝来和捷达的厚,AUDI的最厚,而且AUDI的前后门钢板不一样,前门的是进口钢材,后门的是国产的,但厚度一样!

还有关于"为什么PST用了铸铁的发动机加了10CM还是比雅阁轻呢?"呵呵,你是上海的,有没有大众的朋友问一下!在国外AUDI的车身是一种铝制合金,重量很轻,但各种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钢材,"两个女人就能抬走一辆A6的车身",很恐怖的!我们这里在投产新A6(C5)前运来几个德国的原车身,进行电泳处理.很可惜,国产漆竟然泳不上!!!最后放弃了.要不现在的国产AUDI油耗还能降下来,安全系数还能更好!

后来这几台车身只能人工喷漆,不知道让谁买走了!呵呵,谁买谁捡便宜了!我只掀过前盖看下,确实超轻,用两根手指就可以,一点不费力!很恐怖!而且车运过来前泳过一层保护漆,是黑色亚光的,很酷,漆膜手感很光滑,象金属面漆那样的程度.德国的面漆都是水基漆,光泽度很高!国产的虽然很好了,但还是略逊一筹!

继续:
晕"A6也开始用铝车身了吗?",不会吧,我说的事可是发生在199年下半年啊,历史了!呵呵

如果计划没有变动,新款A6(产品编号AUDI-- C6)还是在我们一厂生产,去年新落成的二厂应该是AUDI A3系列,这小车不错,停车场里经常有挂试车牌照的样车,要是价格再低些肯定受欢迎.现在我们小批量试生产的新款A6不知道都卖给谁了?AUDI A4的新款生产编号是B5系列,还没听说什么时候开始CKD.

宝来的新款已经开始前期准备了,我们公司旁边是新落成的"数控模具中心",正在进行进口模具生产呢!

媒体上一直对帕萨特新款的产地说来说去的,最近又确定说是我们这生产!其实早在去年2004春节前的"2004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例会上,一把手就提到 "一定要做好B6新项目的前期准备",那时侯就已经定下了.至于是什么原因以后再说吧!我想这已经不是有人感兴趣的话题了.

至于新高尔夫我还真是头次知道.因为内部文件一直说"近期不会考虑",可看了新款的试车谍照才知道真的要上马了.
2005-02-18 11:14:36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16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