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熊宝宝
熊宝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1550
魅 力 值:3720
龙    币:66825
积    分:30527.5
注册日期:2003-01-20
 
  查看熊宝宝个人资料   给熊宝宝发悄悄话   将熊宝宝加入好友   搜索熊宝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熊宝宝发送电子邮件      

CCTV.COM生活频道——名医
的。一个疗程以后,我觉得全身症状很明显的减轻了。
  闫润茗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潜心学习中医针灸的行针方法,但她并没有拘泥于其中,而是在学习历代名医的基础上又有新发展。比如对于传统的左有病而右侧医的行针方法,闫润茗在其中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我这个交叉取穴就是说四肢穴总是左右,你比如头疼,老是头疼的话,头疼是在中间或者是阳明经头疼,那我这边取合谷,左边取合谷,右边的话,我可以取太冲,可以这样,那同时,我也可以换过来,这边的合谷换到这边用去,所以总是,只要四肢穴,就取一个穴,还是交叉。
  患者:他原来不会发音,舌头伸不出来,闫主任看了以后,拿纱布把这个舌头拽出来了,还扎了四针。等闫主任走了以后,还没到家,他就给闫主任打电话,他会发音了,当时就没扎腿,第二次闫主任给扎腿扎了八针,这八针扎完了以后第二天他就会站起来了,慢慢腾腾就能走了。
  交叉取穴法虽然是源于古时的一种针灸方法,但在闫润茗的手中,它不仅得到了发扬,而且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闫润茗在这几十年来出访了十多个国家。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工作时,她曾经为一个失语二十多年的牧民解除了痛苦。
著名中医 祝谌予
  祝谌予,1914年出生于北京。京城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擅治糖尿病,胃肠病和妇科病。
  今年85岁高龄的祝谌予,出生于京城望族,家中并无人从医,18岁时母亲的病故,使他萌生学医之志,并投身于施今墨名下,这之后,祝谌予不仅深得施今墨的真传,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也卓有建树,当然,他对西医的学习是从对中医的不解开始的。
  我开始看病都是把施老那一套东西拿来,现成的,他的东西都是一套一套,结果我就感觉到一个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就问施老,为什么这样,为什么有效,是怎么回事。施老说你最好看看西医的生理、病理、解剖学,你看后有好多东西你就明白了。
  在祝谌予的记忆里,施今墨是最早要求他掌握西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人。1939年,施老还送他去日本留学,系统地学习了四年的西医理论。当祝谌予用它来审视中医,并应用于中医临床时,他对许多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我看病是两种思路,我看病不是单纯中医,也不是单纯西医,这两种思路很自然就结合起来,我就考虑问题了,你比如说看糖尿病,那中医就讲症状了,对不对,什么三多一少这些现象,可是西医呢,它就讲什么血糖、尿糖、检查这些东西,你把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提高了我们的认识。
  在六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中西医结合,祝谌予不仅在临床上躬身实践,而且在学术上也大力地提倡。1956年,当国家筹建北京中医学院时,急需既懂中医,又懂西医的人才,于是,一纸调令,祝谌予成了北京中医学院的第一任教务长。
  那时候,施老给周总理看病,经常给周总理看病,周总理就问有没有这样人,既懂得中医又懂得西医的人,有这样的人,咱们把他找来,将来办中医班,或是搞个中医学院,两套技术全有的,施老一想当然是我啦,因为哪有这么现成的人,我又学过中医,又学过西医,于是提出我来了。
  祝谌予擅长于治疗内科病和妇科病,而且在治疗上带有明显的祝氏特点。从七十年代开始他又潜心研究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率先总结出糖尿病的辩证分型,提出气阴两伤与气虚血瘀辩证施治的原则,开创了用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这套治疗方法已获得了国内同行的公认。
  我对糖尿病有一个特别看法,就是舌头下面静脉、舌股静脉,一般挺细细有两根,看得不清楚,可是糖尿病人,这种病人又粗又黑,又青紫,这表示瘀血,还有一种最厉害,舌头瘀斑,一块一块瘀斑,那更厉害了,所以糖尿病活血化瘀,我就是从这点发现的,发现之后当然用活血化瘀,这效果挺好的。我有一个对药,基方六位药全是降糖药,就是生地、黄花、蒿根、丹参、苍术、元参,这六位药,全是降糖的。
  在总结治疗了上万名糖尿病患者的基础上,祝谌予创制了糖尿病的基本配方。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许多病人在经过祝谌予的治疗后,病情都有了好转。祝谌予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对待中医遗产要有分析地继承,不能循规蹈矩,思想不能束缚在本本里,要有创新精神,否则中医就很难发展。年青时代就深感求医不易的祝谌予,自学医以后常把为病人解除病痛视为人生之快事。不管每天他有多累,他都对病人来者不拒。如今祝老虽已退居二线,仍然经常为人看病和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力争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经验留给他人,造福更多的患者。
  祝谌予治疗糖尿病降糖基本方剂:生黄花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蒿根15克,丹参30克。

著名中医 李辅仁

  北京医院的李辅仁教授是中央保健局唯一的一位中医专家,他擅长治疗各种老年病,他认为:人到老年,一切要以预防和保健为重。
  李辅仁,生于一个中医之家,幼年就随父亲和兄长学习中医,后拜京城名医施今墨为师,学习期间他熟读中医古籍,随师临症并常常代师出诊,深得老师和病人的信任。师满后李辅仁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行医,早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
  1954年,已届不惑之年的李辅仁来到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并担负了高级领导的医疗保健工作,从此他的主治方向也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经过多年实践,李辅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医生治病辨证的关键不在大同,而在小异,他主张临床上要抓住主症、断然处方。对于疑难重症,要有“药到而立起沉疴”的胆识,对“经方与时方”要灵活化裁运用,在制方用药上要能做到:轻巧一般,而疗效出奇制胜。
  患者:象我这个睡觉是有名的,从1940年我就失眠,有多少年都治不好,药虽说不是一服两服就能治好,我吃了有几十服。吃了药之后,停了烈性的安眠药,这是很难得的,因为那都是带有点对肝不利的一些药,不吃呢,就不能睡。后来就吃了中药之后呢,睡眠改善了,把安眠药停下来了,甚至说全停下来以后,睡眠比吃安眠药还好。世界上有名的安眠药,因为我是搞外交的,在国外什么安眠药最有名的我都吃过。这个中药呢,不是那种作用,不是吃了他的药马上就睡觉,不是的,他是能够把我这个安眠药给我搞掉,我八十三岁了,身体这样好呢,和李老给我的调养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生于中医世家的李辅仁或许更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他悬壶救世60载,早已成名,但作为第七、八、九届的全国政协委员,李辅仁也不忘积极参政议政。今年已经80岁的李辅仁,是中央保健局的唯一一名中医专家,但他尽可能坚持每周出诊,他的医德医术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赞誉。赵朴初老人题写的“白衣之慈,青囊之术,安老扶康,德音遐布”是对他品格的真实写照。

著名中医 刘弼臣
  刘弼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人称“小儿王”,擅治儿科多发病、常见病及小儿重症肌无力、小儿心肌炎、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我们中医治疗的方法是望闻问切,做为对儿科来讲,以望诊为主。因为小孩子沉于中而形于外,闻诊就是比较迟,问诊有很多家长问不出来,有很多小孩子在幼儿园里一放,跟家长接触很少,所以家长对发病切脉的情况不太了解。切脉呢,小孩子因为幼小,气血还没稳定,见了大夫就哭,所以脉象都是乱的。所以我们中医儿科“望”闻问切里面主要以“望”为主。
  刘弼臣192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他的老师孙谨臣是当地一名著名的儿科医生。1941年,刘弼臣来到上海复兴中医学校,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派别的许多名家,而一些学术派别的相互对立也使得刘弼臣深受启发。
  患者:这孩子三岁得了哮喘以后,一直治疗不好。96年10月,我们找到了刘老这儿,在刘老这儿看了三个方子吧。吃了三个方子也就十八副药吧,就把孩子的哮喘程度减轻,痰就少了。
  我现在治疗主要是在晚期,一些顽固的哮喘病例,我采取了与其他大夫不同的方法,就是采取敛肺的办法。所谓敛肺嘛,也就是从肺论治的一个方法之一了。就是采取收敛的方法。例如用乌梅、紫菀、用五味子、这种收敛的方法。因为他喘的时间久了,肺气就耗散,他的精力无形当中就受到损失,因此我们采取敛肺,把肺气固摄住,这就是固本了。固了本以后,使得消耗减少,慢慢体力得到恢复,自身免疫功能也得到加强,抗病能力增强,这样可以收到长期的效果。
  患者:吃药大概是由五月份开始的,在一开始吃的时候,我们孩子就是经常扭脖子、伸脖子、眨眼。治得挺快的,吃了一个疗程之后,七服药,脖子很少扭了,没有这个症状了。我就光给他吃成药,没有给他吃草药,后来又出现这种症状,别人说要坚持半年,我就一直给他吃草药,现在症状已经没有了,但还得坚持。
  刘弼臣认为这种病是这样的,本源在肝,病发于肺,它是有风有痰,在经络里鼓动,所以造成不是这儿动,就是那儿动,这就形成了阳气亢于上,阴气静于下,阴阳动静失衡造成的。我们现在治疗呢,一个针对它的风,一个针对它的痰,我们就必须宣肺,肺贮痰之器。肝呢就祛风,所以我采取祛风、化痰、镇惊这种方法。
著名中医:尚天裕
  我国历史上曾经战事不断,古代战争所造成的大量骨外伤刺激了中医骨伤学的发展。在两千年前,官府中就有专设的“疡医”掌管“折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专职骨科大夫,民间也有专治骨伤的医生。在本期的《人物档案》中,我们将向您介绍的,就是一位在中医骨伤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著名中医尚天裕教授。
  在中国的骨科界,提起“小夹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夹板”这三个字包含着一个治疗骨折的新的思想体系的诞生,是治疗骨折的一次深刻变革。它的创始人就是中国骨伤医学的奠基人──尚天裕。
  我发现在骨折治疗中间存在着四个矛盾,就是动与静的问题,筋与骨的问题,内与外的问题和人与物的问题。这四个问题在西医和中医之间长期有争论,甚至西医各派之间也有争论,那么怎么把这四个矛盾解决好呢。我们根据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就提出来应诊,以“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为新的骨折治疗原则,从而就把西医“广泛固定,完全休息”的治疗原则抛弃了。
  为了找到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尚天裕对中医治疗骨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打破中医的门户之见,向全国的许多老中医虚心请教,博采众家之长,同时又吸取了西医治疗骨折的优点,终于制订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新的治疗原则。最能体现其内涵的,就是小夹板。
  这位患者叫杨月春,17岁,由于车祸造成了全身肢体多处骨折,由于使用夹板进行外固定,关节可以活动,所以可以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等,入院仅二个星期,骨折已基本愈合了。
  尚天裕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有意识,能思想,富感情,是最自动化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原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位患者是澳大利亚人,20岁,今年他来北京旅游时不慎跌入3米多的深沟里,摔成了第一腰椎椎体爆烈骨折,胸12及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根据尚天裕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治疗原则,不需要做手术,采用中医传统的垫忱练功疗法配合中药治疗,住院仅二个月,现在已基本康复了。
  澳洲患者说:我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治疗,这个病如果在国外就要给我做手术了,我来这里经过中医的夹板治疗,现在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完全恢复了,我感到很幸运,很感谢医院给我的治疗和关怀。
  尚天裕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和它的疗效,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他把许多的患者从手术台、牵引器和石膏固定中解放了出来,避免了大批患者留下了终身残疾,治愈的患者现已达到了三十万人以上,使我国的骨折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小夹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救人无囿于中西之分,为学应尽明古今之道",经过40多年的临床和刻苦的钻研,尚天裕在治疗骨折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世界的普遍承认,他提出了新的骨折治疗原则逐渐被许多国家的骨科界所认识。1988年,他获得了“爱因斯坦科学奖",现在担任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主席等职。为了能使小夹板造福于更多的人们,尚天裕带领着他的学生进行着紧张的研究工作,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年过80的尚天裕,虽然已不再坐诊行医了,但他仍坚持参加会诊和撰写文章。在工作之余,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或许尚天裕正是在这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到了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著名中医:方和谦
  方和谦教授,是北京朝阳医院的著名中医。行医60余年,他所致力的伤寒流行病学的研究一向为中医界同行称道。伤寒之学,开始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形成于东汉末年,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医学的一大理论流派。在伤寒学派看来,人体疾病不外乎是阴阳热寒的失衡与失调。在方和谦的门诊病人中,虽然患各种病和疑难症的都有,但在方和谦看来,也都离不了热与寒的辩证施治。
  中医认为内脏器官和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关联,因此在各种疾病发生过程当中,对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可以运用很多的不同的有效验证方法。西医有的时候主要是从局部的关联比较多,那么就是腿疼,从局部上多找原因,那么头疼就从头颅部位分析原因,但是一个全面的观察方面不如中医看得比较全面。
  方和谦出生在老北京城内的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方伯屏在四十年代时曾是京城十大名医之一,14岁时,方伯谦就在父亲的指导下步入医门,跟随着父亲为患者看病问诊。60多年了,方伯谦经历了很多,但他却忘不了行医之初的一起儿科会诊,给他带来的信心和鼓励。
  这个病人十几岁,家里很富裕,他腹涨、恶心、吐、高热、神志不清,考虑是过年吃元宵发病,之后按中医的方法通大便,我们用的是“大承气汤”,就是大黄、芒硝催泻。这样“大承气汤”下去之后一夜之间泻了三次,第二天家属来说,烧也退了,人也清楚了。
  在父亲的教导中,方伯谦最早接触的是中医古代四大典籍,《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篑要略》。这些古老的医学著述,成了方伯谦行医生涯中的永远伴侣,而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伤寒学说。
  不论是什么病种,只要是发热无寒现象这是阳性病, 应该按着清热解表的方法治疗无热无寒的都要进行补正。比如说一个人没有体温,或者说体温不足,有什么病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光怕冷不烧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败溃的现象,所以《伤寒论》它在认证的总的认识上给我们起了原则上的问题。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腑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国际医学理论体系中,对于东方医学各方面的理法、方要、辨证论治也正在增加它的探讨,对于我们中医的理论思路,方法手段也不断的将被重视起来。

著名中医:施汉章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医就已确立了独立的外科分支,古人称为“疡医”,专门负责外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本期《人物档案》中,我们将为您介绍的施汉章教授,是中国中医界享有盛名的一位外科专家,他在继承传统中医外科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中医外科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东直门医院的施汉章教授就是中国中医外科界著名的专家。六十年前,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施汉章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中医外科很早就有“内之证或不及于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的思想。几十年来,施汉章吸收百家之长,在中医外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治疗中,他经常强调要“内外结合,辩证施治”。“用药少而精,祛邪不忘扶正,时时护固脾胃”,是施汉章驾驭方剂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施教授在治疗多种外科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施教授能够治疗很多疑难的重病人。有个例子就是说,糖尿病的一个有头疽,西医叫痈,长在背上的一个很大的疽,那个病人高烧四十多度,中医认为基本快到限症了,就是最危险,全身脓血,脓毒败血症。西医也没有办法,用了好长时间抗菌素,没办法,还用了激素,也没有办法,病人都有点昏迷了,神志不清。他就用中医来辩证,用中医的养阴清热,益气的方法,他反用托的方法,毒邪要内陷他用托的方法来治疗,病人两三天以后,体温就下来了。很快,病人伤口就长上了,通过这个例子就说,中医不是不能治疗急症,不是不能治疗重症,只要你方法用得好,能够对病人的原因,对他具体的症状能够确实判断出来,然后再用药,那效果就好。
  近年来,施汉章又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摸索出一套内治和外敷相结合的方法,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患者:我是九三年体检时,B超时发现前列腺肥大。当时大夫告诉我,你也不必采取什么治疗措施,也没办法,不行的时候就采取激光治疗。后来过了两三年以后,我感觉比原来的症状严重一些,尿频,后来我就到这儿来了。到这儿来之前腰有时疼,小肚子有时疼,频率还比较高。到这儿来看了一个月了,腰、小肚子基本上不疼了,尿频也有所缓解,过去,夜里有时候三四次,现在一般一次两次,个别情况一次,两次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总的来讲,通过上次B超,这次B超检查结果,尿的残余量降低了,所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前列腺肥大是西医病变,中医属于在癃闭之内。发病原因主要是肾虚,肾阳虚或是肾阴虚。这个病人属于肾阳虚,阳虚以后,中医讲,阳虚就是寒,寒了就血液凝滞了,凝滞以后,前列腺就肥大了,形成为肿块了,治疗原则就是用补肾阳,还有就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就是用这个方法。
  从教学四十多年来,施汉章教授为中国中医外科界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已是古稀之年的施汉章,虽然自己的身体不大好,但还是坚持每周出门诊,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他没有停止在医学上的追求,他更要把多年的从医经验传播给他的学生们。

著名中医:吴定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到老年,许多病症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着老年朋友的生活,老年病是对老年人易患难治的一些病症的总称。每位老人都有可能受到老年病的威胁。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长期致力于老年病的研究与防治的著名中医赵冠英教授。
  我作为对病人来说,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医生治好了病人是最高兴的事了,什么时候治好了病,什么时候最高兴。
  人到中年,难免身受各种疾病的影响。老年病中,危险性最大的就是肿瘤性疾病,而赵冠英教授所致力的老年病研究中,最为擅长的就是对种肿瘤病的中医治疗。
  这个肿瘤,它是毒,但是人呢,他得了肿瘤,他是虚。一般的我治肿瘤的原则是,扶正和祛邪相结合。也就是中医辩证时,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既治病又治人。不象现在的放疗、化疗,针对病,但是不针对人。中医是既攻他的瘤,但是也要照顾他的身体负担。
  赵冠英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军,1949年以后开始学医,在五十多年的军旅行医生涯中,赵冠英担负着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身体保健工作,多年医学初中的磨炼,使他在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均有他的独到见解。近几年来,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癌症与肿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般我主要是辩证和辩病结合。各方面都搞清楚,然后问问他,你作没作手术,你现在用没用化疗、放疗,然后再中西医结合。他用化疗、放疗都是毒。那中药呢,是扶正的,就是解毒,使附作用减少一点。假设他没有作放疗、化疗,中药呢就是扶正,祛邪。加一点去邪的药,原则是这么样。

  一个病人,比方他是脑瘤,术后还脑出血,术后长期的发烧,血项也高,肺部也有点感染,长期用抗菌素,始终体温下不来,血项也下不来,后来就在病人自己同意了,就停了西药,单独用中药。结果体温很快下来了,随着体温下来以后,血项也就下来了。这样的病人不少,还有几个心率不齐的,中医加西医效果不好,所有治心率不齐的药都用了,越用心率不齐越多,结果把所有抗心率不齐的药都停了,用中药之后好了。
  回想起半个世纪前,他作为一名士兵迈进医学这道大门,成为当年中医学院中年纪最大的学生之一,赵冠英心中仍然充满了自豪。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赵冠英在孩童时就有的梦想。在那时,医生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形象了。
  我觉得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是最高尚的,因为能解除病人的痛苦。

著名中医:吴咸中
  医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中西医结合是在中国既有悠久的传统医学,又有发达的现代医学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谈到中西医结合,就不能提到他的开拓者,天津医科大学的吴咸中教授。年逾古稀的吴咸中教授早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即原满州医科大学。此后,他就在天津中央医院开始了西医外科生涯。这一干就是17年,直到他接触到中医。
  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我的生活过程,或是从我的学术生涯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去学习中医。
  吴咸中出生在一个医生之家。他的中西医结合之路是渐进的,而这一切,都是从攻克急腹症开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方法和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比较充分地发挥了非手术疗法的重要作用。过去用西医治疗急腹症多数都是采取手术治疗法,把中医引进到急腹症的治疗以后就扩大了非手术疗法的范围。有一些过去认为必须做手术的由于中西医两种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合以后,变成用非手术方法也能治好。
  吴咸中选定了急腹症并取得了克服病症的良方,使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变成既优于单纯西医,又优于单纯中医的现实优势,这为同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创造了可资比较的技术标准。?
  这两种医学尽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不一样,很多术语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对象都是人,都是研究有病的人,所以他们一定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两种医学的主要主面。不同方面也很多,理论体系不一样,诊病治病的方法不一样,所使用的药物也不一样。正是两种医学有不同之处,所以如果把两种医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形成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吴咸中从医之初,便在西医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领域做出许多建树,当他踏进中西医结合这方天地,就在这一领域发挥着一名领导者的作用。他的“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在治疗急腹症中的疗效得到世界医学界认可。一九九六年,吴咸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他既是开拓者,也是耕耘者。
  中西医结合的开拓性就在于古人没有做过,可以说前无古人,外国人也没有做过,因此只能靠我们用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著名中医:许润三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黄帝内经》上就有关于治疗妇科疾病的记载。经过历代的整理和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疗效也更为显著。在本期的《人物档案》中,我们为您介绍的许润三教授,就是中国中医界颇负盛名的一位妇科专家。
  按照中医对妇科疾病的分析,妇科疾病主要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和妇科杂病五大类。中医对妇科疾病的治疗,主要着重于整体的调理,但也可以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
  我这临床看病就主张辩证和辩病相结合,为什么呢?因为你中医主要是辩证,但是你再把西医的病给辨一下,这样结合起来就比单纯辩证治愈率高。
  许润三,是江苏省阜宁县人。他从15岁开始师从于盐城名医崔省三,从此开始了他救死扶伤的人生历程。在谈起当初开始学医时,许润三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我过去得的病是浑身水肿,以后就昏迷了,牙关紧闭,就是我的老师名医崔省三给我开中药,我父亲母亲每天把中药从我的嘴里一口口朝里灌。我牙都咬紧了,灌一口看我咽下去再灌一口。以后治疗四十八小时我醒过来了,那么在今天看起来是什么病啊,是肾炎、尿毒症啊。所以我看到中医能救我的命,能治好这么大的病,所以我和中医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属于妇科杂病的女性不孕症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造成不孕的原因主要是不排卵和输卵管不通。那么怎样才能在治疗上取得最好的效果,许润三潜心研究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
  我们所有的输卵管不通病人都是这么治。就是一个用中药口服,还有一个就是灌肠,还有一个腹部热敷,还有一个就是中医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主要就是这四个方法。
  患者:我们准备要孩子之后找的许主任,吃了有二、三月的药,就有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由于病理自有差异,病种各不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不一样。许润三主张在用药上宁可偏温,也不能偏寒,他认为凉药有害于脏腹功能,而用温药能够提高脏腹的功能,使病人得以早日康复。正是由于许润三对中医中药的独特见解,为许多妇科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我们病房有个病人,她是子宫肌瘤症,也就是子宫内膜移位到子宫壁里头,子宫壁长了许多小瘤子。西医要治呢,就是把子宫全拿掉,旁的没有办法。西医对这个病只有手术,给她把子宫搬掉,所以她找我们中医看。她在外面看了好几年了没看好,到这里看了三个月,现在子宫内,子宫体的好多肌瘤都没有了,都消失了。
  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许润三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好了妇科的许多疑难杂症,并创制出了40多种验方。其中有的验方被收入了《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中医症状鉴别论断学》等书中。多年来,许润三共发表学术论文57篇,在学术和医疗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年逾古稀的许润三教授,每天早上都会抓紧上班前的一点时间晨练,以饱满的精力面对他的患者。目前,他仍然坚持每星期出两次门诊,所以在他的日程表上是难得见到清闲二字的。每当看到各地康复患者的感谢信和这些经他治疗受孕后出生的孩子们的可爱的笑脸时,许润三就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著名中医:赵冠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到老年,许多病症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着老年朋友的生活,老年病是对老年人易患难治的一些病症的总称。每位老人都有可能受到老年病的威胁。下面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长期致力于老年病的研究与防治的著名中医赵冠英教授。
  我作为对病人来说,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医生治好了病人是最高兴的事了,什么时候治好了病,什么时候最高兴。
  人到中年,难免身受各种疾病的影响。老年病中,危险性最大的就是肿瘤性疾病,而赵冠英教授所致力的老年病研究中,最为擅长的就是对种肿瘤病的中医治疗。
  这个肿瘤,它是毒,但是人呢,他得了肿瘤,他是虚。一般的我治肿瘤的原则是,扶正和祛邪相结合。也就是中医辩证时,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既治病又治人。不象现在的放疗、化疗,针对病,但是不针对人。中医是既攻他的瘤,但是也要照顾他的身体负担。
  赵冠英在抗日战争时期从军,1949年以后开始学医,在五十多年的军旅行医生涯中,赵冠英担负着多位国家领导人的身体保健工作,多年医学初中的磨炼,使他在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均有他的独到见解。近几年来,他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癌症与肿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般我主要是辩证和辩病结合。各方面都搞清楚,然后问问他,你作没作手术,你现在用没用化疗、放疗,然后再中西医结合。他用化疗、放疗都是毒。那中药呢,是扶正的,就是解毒,使附作用减少一点。假设他没有作放疗、化疗,中药呢就是扶正,祛邪。加一点去邪的药,原则是这么样。
  一个病人,比方他是脑瘤,术后还脑出血,术后长期的发烧,血项也高,肺部也有点感染,长期用抗菌素,始终体温下不来,血项也下不来,后来就在病人自己同意了,就停了西药,单独用中药。结果体温很快下来了,随着体温下来以后,血项也就下来了。这样的病人不少,还有几个心率不齐的,中医加西医效果不好,所有治心率不齐的药都用了,越用心率不齐越多,结果把所有抗心率不齐的药都停了,用中药之后好了。
  回想起半个世纪前,他作为一名士兵迈进医学这道大门,成为当年中医学院中年纪最大的学生之一,赵冠英心中仍然充满了自豪。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赵冠英在孩童时就有的梦想。在那时,医生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形象了。
  我觉得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是最高尚的,因为能解除病人的痛苦。
著名中医:王绵之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出身于江苏南通市中医世家,中药方剂学创始人。擅治内、妇、儿科和老年病疑难病症。
  王绵之治的第一个病人印象特深。那时候我父亲生病了,人家请他看他又不能去。我就只好去看了,这人已经放那儿了,也不知人事了,牙关也硬了,是一个伤寒病人。在西医来说叫肠伤寒,在中医来说叫暑湿晚发。因为那个时候下着小雪,从秋天一直病到那个时候。我去了以后看了,回来跟我父亲一块开了个方子,因为这病太重了。那么看了些小病记不清了,(这个病人)两剂药以后能说话了。
  然后我(患者)就带回去七副药,我(患者)吃了三副就觉得好象很明显,吃了七副就觉得怎么会这么明显呢?特别神奇。因为(肿块)已经很大了,就觉得下去了一圈儿,我(患者)说中药怎么都神奇到这种地步。
  王教授说:总的来说汤药快,汤者荡也,扫荡的荡。急则用汤,缓则用丸,散居于二者之间,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情况。在这个情况下还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为中医还有个特性就是对着具体人、具体病而来,量体裁衣嘛,跟套服总是不同一些。
  我们的乐趣在哪儿?最大的乐趣是最难治的病治好了,垂死的病人活过来了,这是真正的收获,真正的高兴在这儿。

--
2008-07-22 17:14:04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358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