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熊宝宝
熊宝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1550
魅 力 值:3720
龙    币:66825
积    分:30527.5
注册日期:2003-01-20
 
  查看熊宝宝个人资料   给熊宝宝发悄悄话   将熊宝宝加入好友   搜索熊宝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熊宝宝发送电子邮件      

同仁医院“小魏飞刀”守住病人最后的光明
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科主任魏文斌———

  在眼科,几乎所有的眼底检查和手术都是在暗室中进行的。北京同仁医院眼底科专家魏文斌已经在这片被黑暗包围的世界里探索耕耘了20余年,为近万名濒临失明的眼底病患者守住了最后的光明,被患者誉为“小魏飞刀”。

  ■“加号,我是他们的最后希望”

  护士王雪晶在眼科门诊工作8年,最大的体会是找魏主任看病的人实在太多了。护士台经常被大家包围,病人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加号。

  尽管魏文斌的号一加再加,但还是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对于“加号原则”,魏文斌定下两条规矩,一是外地来的能加就尽量加,他说:“因为同仁很可能是他们求医的最后一站,我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二是眼肿瘤的病人不能拖,必须加。魏文斌出门诊,最高纪录一天竟看了110个病人。那天,他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看到晚上9点多,连轴转了13个小时。匆匆扒拉几口凉饭后,接着又去病房了,因为他还要去看看明天要做手术的那几个病人。据眼科护士们反映,魏主任中午没工夫吃饭不是这一天。他每周一、三手术,二、四门诊,这四天都是护士们去食堂吃饭的时候给他带回来一杯酸奶充饥。

  ■“大夫,这0.03的视力对我有多重要!”

  眼底病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大,每一次眼底手术都是对术者技术和心理的一次挑战。那些陈旧的病变,有时要进行多次修复,但由于视网膜神经结构的特殊性,无论怎么努力,手术多么完美,患者却很难达到0.3以上的视力。魏文斌开始怀疑,医生的努力有意义吗?仅仅是患者眼前摇晃的手指吗?直到一次门诊,他告诉一位患者:“你的眼底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但0.03的视力只能这样。”0.03,意味着他只能贴在放大镜上才能看清东西。可是那位患者却突然激动起来,连声说:“谢谢大夫!您知道,这0.03的视力对我有多重要。有了它,所有的事我都能干呢!”这一瞬间,他忽然明白,原来0.03对黑暗来说就是全部的光亮,“守住病人最后的光明,对医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魏文斌说。

  ■“我会尝试各种办法保住孩子的眼睛”

  李杰的独生女儿在大二的时候被确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当地医生建议眼球摘除。抱着一线希望,母女俩来到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在仔细询问了病史、做完检查后,让孩子先出去等一下,然后对孩子的妈妈李杰说:“我会尝试各种办法,争取保住孩子的眼睛!”当时李杰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疯了一样跑出诊室,抱住女儿喊“你有救了”!

  大夫们为李杰女儿做了近距离放射手术。术后女儿跟妈妈说,她在手术中非常紧张,魏主任想方设法分散她的注意力,主动和她聊家常,还在手术当中播放轻柔和缓的音乐,以至于都没有感觉到疼痛。“魏主任的技术非常娴熟,大家口中的‘小魏飞刀’名副其实,不到1个小时孩子就从手术室推出来了。”李杰回忆道。后来她了解到,这种放射手术对近距离操作的眼科医生是有伤害的,医生为了保住患者的眼睛而牺牲个人健康的精神,令李杰全家感动至今。去年李杰的女儿到英国留学,现在开始攻读商务管理硕士学位。2012年7月复查,女孩眼内肿瘤没有增大,而且还保持了0.05的视力。

  然而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魏文斌的健康已严重透支,四十几岁的年纪,六、七十岁的颈椎。同事们经常强迫他休息,但一见到病人,他就又精神起来。在魏文斌的心中,有一个他一直默默追求的最高境界——做一名既有医术又有医德的好医生。

  ■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

--
2012-09-20 13:32:01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3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