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苑》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熊宝宝
熊宝宝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1550
魅 力 值:3720
龙    币:66825
积    分:30527.5
注册日期:2003-01-20
 
  查看熊宝宝个人资料   给熊宝宝发悄悄话   将熊宝宝加入好友   搜索熊宝宝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熊宝宝发送电子邮件      

民国吃家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3/08/content_44672.htm?div=-1

自古以来,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间推动的,这一点在民国时代表现得更为突出。《民国吃家》是一部关于美食的故国风情录,它从美食写到食事,从食事写到人生,名人的饮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内涵,人与食的缱绻深情,久远的历史风貌,亘古未变的生活气息。作者二毛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在他看来,吃吃喝喝绝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张爱玲还喜欢炒豆渣:豆腐渣,浇上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见它吸收肉味之敏感
现在都市的食肆里也往往有荷叶粉蒸肉、荷叶粉蒸排骨,但用的都是干荷叶,吃起来不但没有荷叶的清香,反而有股枯叶的衰败味道,很倒胃口。
粉蒸肉是流行江南西南的美食,也是我从小爱吃的,我最早吃到的粉蒸肉,自然是母亲做的。她爱用槽头肉做,这种肉既便宜,又肥而不腻,口感好。我专门写过一篇《槽头肉》来纪念母亲给我的美味。
说到粉蒸肉,我的朋友诗人,也是美食家周墙还有一个甜蜜的故事:30年前,当时他还在追求现在的夫人,去准岳丈家,为了搞定岳父大人,就做了一道粉蒸肉,当时灵机一动地加了豆腐乳,结果肉蒸出来之后,更加香醇柔嫩,准岳丈吃了非常满意,饭桌上当场就答应将女儿嫁给他。聊起这道拿手菜,周哥现在还颇为得意,他说,做粉蒸肉的绝招不仅仅是一点豆腐乳,做米粉时,糯米和粳米要各半,加花椒粒炒至金黄,现做现蒸,要蒸两个小时以上才够入味。
清代大诗人袁枚大吃家也喜欢粉蒸肉这一口,他的《随园食单·特牲单》中详细记述了做法:“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
粉蒸肉不但周墙的岳丈喜欢,袁枚喜欢,大多数人都喜欢。粉子和肉相得益彰:肉的油腻被米粉吸收之后,粉子多了柔糯腴润的感觉,而肉被粉子从腻拉向滑柔,吃起来很解馋,又下饭又下酒。
成都把美女叫做“粉子”,灵感就出在这道菜上。
张爱玲还喜欢炒豆渣:“豆腐渣,浇上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见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累累结成细小的一球球,也比豆泥像碎肉。”
豆渣实在算不上高级食材,农民常常用它来喂猪。豆渣的名声也不好——人们怨恨工程质量不过关也骂一句“豆腐渣”;就连看不起一个人,都有一句俗语:“表面一枝花,内里豆腐渣”。
但豆渣实际上是个好东西,是我儿时最难忘的美味之一。母亲做菜豆腐,把豆子泡开,用小石磨推出来,里边有渣有豆浆混在一起,再拿来煮,开了以后把青菜切成细末放在里边一起煮,用小火边煮边加点卤水,或者是泡菜水,让豆渣和豆浆抱成团一起吃,蘸点烧辣椒,把豆渣的美味带上了天堂。
母亲做炒豆渣还有一种方法是用炼油剩下的猪油渣来炒:干辣椒节炝煳,加油渣,豆腐渣炒,最后加鲜绿的蒜苗入锅,断生就起锅。蒜苗花既可以提色又可以增香。
长居北京后,我有时候还是会非常想念儿时的豆渣美味,就去附近豆腐坊要豆渣做原料,要的多了,老板就以为我在养宠物,说,你这宠物很特别,吃豆渣啊。我就笑了,说我就是我的宠物。顺便教给老板怎么炒豆渣:雪菜加肉末(或火腿末)炒,起锅的时候加蒜苗。他依样做了后,再见我连夸按我的方式炒豆渣好吃。
张爱玲提到用剩的红烧肉炒豆渣是暗合了美食原理的,实际上,江西有道名菜“雪花泥”,做法就是用红烧肉加豆渣炒;四川名菜里有豆渣鸭子、豆渣猪头。
豆渣做成的菜常被雅称为雪花,似乎是为了掩饰豆渣的低贱。实际上豆渣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大美食家唐鲁孙特别喜欢用火腿油炒豆渣,说吃在嘴里酥松香脆,比福建肉松还好吃。据说大学者胡适的夫人江冬秀最会炒豆渣,也是用火腿末来炒。在台湾时,胡适吃到这道菜会说既下饭,又慰乡思,还戏称这道菜是“圆梦菜”。
豆渣还有疗病之效,小时候与人打架,腿被踹得红肿起来,母亲见了,马上找来豆渣,用砂锅焙热,敷在红肿地方,两次就消肿了。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曾回忆,张爱玲小时候特别爱吃一道合肥丸子,是家里的女仆做的,把调好的肉馅儿塞入糯米里,加鸡蛋汁,放入油锅中炸熟。这个合肥丸子想必是来自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他是合肥人,家仆会这道菜顺理成章。
安徽还有一道丸子名菜——徽州丸子,用三肥七瘦的猪肉剁成泥,团成丸子,在水泡过的糯米上滚,上笼用旺火蒸20分钟,然后再勾上薄芡。

--
2014-03-08 13:35:32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421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