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回龙冠
回龙冠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2285
魅 力 值:613
龙    币:16507
积    分:6172.6
注册日期:2003-03-25
 
  查看回龙冠个人资料   给回龙冠发悄悄话   将回龙冠加入好友   搜索回龙冠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回龙冠发送电子邮件      

二、为啥要买学区房
一个月前,我还是个学区房的“文盲”,这一个月我是这样度过的:
1、每天泡网超过15个小时,刻苦钻研各种问题——大到宏观经济、2012房价走势、北京各区人口分布、北京高中、初中、小学排名及升学状况,小到某某学校某年毕业去向、各个学校的百度吧、东西城人口外迁范围……翻烂了e度相关的帖子
2、每天中午去一家银行了解贷款情况,足迹踏遍了西城某街上大大小小的银行。
3、每周末看数套房,简直是强忍着眼泪在50年代到80年代阴暗狭小的楼道中穿梭,穿越于历史和现实之间,走遍了西师附小、育翔、石油附小、五路通、双榆树中心……的各个小区。
折磨得我两只眼睛像金鱼,每天倒头便睡。而今终于尘埃落定,所以,一定得把自己的作业贡献出来,也许能免去部分水木网友、校友们的奔波之苦。
Btw:本文所指的城北,主要是东起亚运村、西至中关村,南至北二环,北至北五环的区域(调研的范围没有涵盖所有知名小学,如果漏掉了贵公子所在的学校请莫见怪。)

(一)我为啥要买学区房?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很坚定的学区房反对者。理由多的不胜枚举:
1、什么狗屁“不要输在起跑线”!老子从小学就开始“输”,在中等城市一个全校只有7个班的小学,一直“输”到初中,不也一步步考入了top2的大学。
2、北京的学区房普遍老掉牙,我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在这烧钱。
3、top2的目标在孩子爸妈这代已经实现了,孩子爱上啥就上啥吧。而且等孩子大学毕业了,祖辈和我们给他留下的房子怎么也得两三套了,完全没有生存压力。何必非要努力学习?
4、我娃尚小,上学前再说吧。
5、我们单位fesco的,有共建学校;或者花点择校费想上哪上哪
6、大不了送出国去……

对于第一个问题:
举个例子,超市里一堆开心果,如果都不挑,大家买到的差不多,就没什么意见。但如果有一个人开始挑了,把饱满的和不带皮的挑走了,就会有第二个人跟进……当第10个人来的时候已经只剩干瘪的和一些空皮儿了。择校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大家都不挑,上哪个都无所谓。可现在时代变了,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都流分流了,如果您不择校,那么等待您孩子的可能就是不负责任的老师和歪瓜裂枣的学生,此其一。
其二,我们自己的“成功”并没有普遍性,有很多偶然和必然因素交织——如果当年不是初中班上学习第一的娘娘腔NB哄哄的在班会上指责我,我也不会发誓超了他报仇雪恨。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的“底子好”孩子就一定错不了,也不要以为自己老爹培养自己的方法放到今天还能奏效,客观公正的说,你接受的是十几年前的教育,您看到的是当今的教育,您要解决的是未来十几年孩子的教育,肯定有把握么?
谦虚点吧,有了孩子你会发现,小东西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第二个问题:
现在想来,当时还没有解决住房刚需,考虑学区房自然时机不成熟。有了房子又有了孩子又有了些票子的时候拥有一套学区房就是刚需了。和股票相比,学区房更加保值。换句话说,200w放到股市里赔几十万不难,买个学区房降几十万不容易。屁股决定脑袋,很多时候你不理解是因为你还没有走到这一步——你告诉一个十九世纪的人未来可以实时看到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一切一切,他一定觉得你在讲神话故事,或者干脆骂你神经病。

第三个问题:
孩子失去了我们当年执着的重点大学目标和改变户籍的动力似乎也不是好事。面对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孩子有自己的目标而不至于迷失似乎才是更头疼的问题。
好学校不主动学习的是另类,差学校主动学习的是另类。对您自己来说不必费心研究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而不是沉迷谈恋爱或者打游戏,可以说“管理”成本大大降低。您想上学前操心,还是上学后操心,自己选择吧。除非您永远淡定,可以十几年如一日的一直不操心。
换一个角度,如果您不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也不能和孩子一起过上超凡脱俗的生活,那么还是适当遵从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吧,毕竟孩子今后还需要在这个环境中打拼,从小掌握点“技能”没啥坏处。


第四个问题:
等到入学的时候再去联系学校?
看看e度上没有提前准备的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四处打听各小学的招生信息,带着孩子一个又一个学校的去赶考,又是拍皮球又是算算术、认汉字……把孩子大人折腾得不行了,回来焦急的等待录取通知,不亚于咱毕业找工作的遭遇,何其心酸。能早作准备踏踏实实找个学校不就什么都省了么。
是否三岁前搞定学区房?
落户年限是一个违反固定但教育部都不管的限制,小学的招生简章上很少见到明文的要求,但实际却在执行。有的学校要求落户三年,有的学校要求五年,今后那个学校什么要求谁也不敢打包票。拿育翔来说,09年要求落户两年,10年要求落户三年,11年居然不要求落户年限!为虾米呢?因为11年扩招,从8个班到10个班。所以说落户年限是根据片内学生数量和招生数量而有可能调整的数值,结论自然是越长越稳妥。

第五个问题:
有人说自己单位是fesco的,有共建。
那有空您也可以看看那些有很多共建学校的父母最后如何概括共建的“不靠谱”,弄到最后甚至狗急跳墙。前几天教育部出的那个10%的择校政策把这条道原本不够宽阔的柏油路变成了羊肠小道。
有人说自己拿10万20万的去砸校长不就行了么?
请参考中关村三小校长的下场,当然您有门路能送钱、又能保证这个门路在您孩子上学的时候仍然有效的话——您干嘛还来这里逛啊?
更普遍的情况是——对于我等靠脑力和体力挤进北京的外地人来说,无门无路。
所以,深恶痛绝这个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得感谢这个拼爹的时代,至少,给了我这个当爹的可以靠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拼得和别人一样平等的教育权利。

第六个问题:
这不失为一条路。我身边送孩子出去的或者举家出去的例子很多,当然孩子回来仍旧待业或者举家又搬回来的也非个案。
以我目前仅有的十几个国家探亲访友的经历来看,对于普通中国人目前似乎还没有比中国更适合永远居住的国家。我的移民一代的同学们比我在国内混得成功(物质生活水平、收入、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等综合考虑)的也并不多,除了两个在华尔街的之外。而移民二代面临的老人带孩子困难和教育问题(语言、文化)也不比我现在面临的幼升小省心多少,而移民三代洗得净中国文化却去不掉中国皮肤的问题就更麻烦了……更何况北京现在的物质条件比国外大都市的差距已经没那么明显了,以我们现在举国体制支援北京的态势,再过20年哪里更繁华还真不好说。最成功的从政华人三代骆家辉同学目前取得的最高成就不也就是被派回中国工作么?(就冲我这么爱国,大家是不是也得呱唧两下啊,呵呵)当然,国外的工作压力普遍比中国小,欧洲的尤其明显,如果没什么追求,过上中等偏下的生活很容易……我想说的只是,出国是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最好实地了解清楚了再决定。
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情况,研究一下近些年北京入学儿童的数量:“2005年京城小学入学7.1万人。2012至2014年入学人口将分别达14万、18万、20万。2011出生19万比2008奥运年还多!2012年有关部门预计至少生20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您觉得现在小升初很激烈(外地拼高考,北京主要拼的是小升初),那么这才是7.1万人的竞争,等我孩子上学的时候(2015),已经是这个的三倍了。但四中也还是四中!(有人说不是有这么多分校么?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分校应该是开发商的惯用伎俩,不排除有办的好的分校,但实际咋样只有若干年后通过大量的试验品才能验证。听说四中顺义分校在顺义都排不上,不知道消息靠谱不?)
以上统计还不包括非本地户口的生源,据说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地生源!

总之,偏颇的观点就这么多,不管你买不买,反正我是决定买了。
(此文由回龙冠在2012-07-13 20:23:01编辑过)

--
广告位招租:13800138000
2012-07-13 20:19:53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1338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