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小屋》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四号火车
四号火车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8112
魅 力 值:631
龙    币:12746
积    分:7384.1
注册日期:2005-05-25
 
  查看四号火车个人资料   给四号火车发悄悄话   将四号火车加入好友   搜索四号火车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四号火车发送电子邮件      

文章讲评三
作文讲评:
  《游薛福成故居》四年级 乔文杨
  
  原文
   星期四下午2:00左右,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急切的心情走在健康路,你知道我们要去哪儿吗?嘻嘻,告诉你,我们要去薛福成故居参观。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回儿我们就来到了薛福成故居,只见两扇乌黑大门向两边敞开,游人们络绎不绝。我心想:薛福成故居一定很气派吧!果不出我所料,走进大门,我们就看到了“钦便第”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继续向里面走去,我们看到了古色古香,宽敞明亮的大厅。瞧,那朱红色油漆漆成的大门、门框,这精致的做工让谁看了都不觉为之一怔。就在这时,导游来了,我们随着她走进了长长的走廊。
  
   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了第一大花园——西花园。这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花园中央有一条小河,河中央是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假山,这些山有的像老人,正在低头沉思;有的像小孩,正在手舞足蹈;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骏马......千奇百怪,形态各异。当然,没有美丽的小河衬托,假山也不会如此美丽。瞧,那河水清澈见底,河里的石块色彩斑斓,水中的一条条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它们时儿仰泳,时儿潜水,好像在捉迷藏。凝视河水,它是如此的清,如此的纯,如此的美,一点也不比漓江的水差。瞧,小河与岸边随风飘动的柳树、花草和水中石船上、亭子里欢声笑语的游人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经过西花园,经过藏书阁,后花园,不知不觉地我们已来到了花厅戏台。这里是主人看戏娱乐的地方,戏台建在水中。你一定要问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这样声音可以与水共鸣,起到音质更动听,更美妙的作用。戏台两侧是两棵百年老树,一棵是石榴树;另一棵是罗汉松,它们分别代表多子多孙与多福多寿。听戏台的地方分为主厅与副厅,主厅是男主人与男客人听戏的地方,它的结构非常有特点,它的屋顶是弧型的,而这个屋顶就像一个扩音器,可以起到扩大声音的作用。
  
   边走边游览,不经意间我们已来到了第七景——转盘楼,里面有薛福成生平事迹陈列馆,惠山泥人馆,锡绣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惠山泥人馆了.这些泥人有的手捧元宝,满脸是笑;有的手拿寿桃,脸挂微笑;有的手拿玉萧,正在吹奏;有的臂跨花篮,手舞足蹈。它们造型简朴,粗犷略带夸张,绘彩色调鲜艳,显露出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对男女儿童,两个泥娃娃头绾发髻,笑容可掬,赤足盘膝,娇憨稚气,让人喜爱。
  
   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我们不仅了解了无锡名人薛福成,而且还领略了无锡第一大宅的气势和认识了无锡的文化,真是再好不过了。
   
    点评
  
   这个作文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写的。先说好的地方,但好的地方略说。
  
   (一)优点
  
   1、这作文很具章法。开头、中间、结尾一板一眼,即所谓 虎头 猪肚 豹尾。特别是猪肚写的很丰满。
  
   2、文字技巧相当有功力,比同年的孩子要强出很多。
  
   这个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词的准确。比如“这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花园中央有一条小河,河中央是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假山,”四句话一下子就把概貌写了出来,不拖泥带水。二是对联句的运用非常熟练。比如“凝视河水,它是如此的清,如此的纯,如此的美。水中的一条条小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它们时儿仰泳,时儿潜水,一棵是石榴树;另一棵是罗汉松,它们分别代表多子多孙与多福多寿。这些泥人有的手捧元宝,满脸是笑;有的手拿寿桃,脸挂微笑;有的手拿玉萧,正在吹奏;有的臂跨花篮,手舞足蹈。它们造型简朴,粗犷略带夸张,绘彩色调鲜艳,显露出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
  
   这里有一点要大家注意的:写作文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有的...有的...,一边...一边...,或者...或者...,一方面...别一方面...”。不要小看了这些词,因为这些词是一个文章逻辑的体现。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从文章的角度来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词要用准,从本文来看孩子的用词是很到位的,是超过一般孩子的。
  
   这是好的,就不多讲了.

(二)缺点
  
   下面我们讲有问题的地方,有问题的地方我们多讲。
  
   1、跑题
  
   首先我们看作文的题目《游薛福成故居》,这个题目就是作文的中心,一切要围绕这个来写。但我们现在来看这里就有问题了。作者只是写了景,但薛福成何许人也作者一点也没交待,这是最大的问题。相反,作者却写了“惠山泥人馆,锡绣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惠山泥人馆了。这些泥人有的手捧元宝”,而且是详写,就显得多余,与主题不符。如果在这里多讲一些薛福成的故事、历史、生平,那就会出彩了。我在博客在的作文八法里讲过:好的作文一定要谈古论今,这几乎是一个标准。
  
   好,解了这个题目后,现在我们再看结尾“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我们不仅了解了无锡名人薛福成,而且还领略了无锡第一大宅的气势和认识了无锡的文化,真是再好不过了。”,作者一下子还讲到了无锡文化,这就有跑题之嫌。
  
   2、我们看开头“下午两点”。大家看下载的原文,红字的地方是我标注的,该粗的地方没有粗写。星期四下午2:00左右,即然是左右,就没必要讲两点,即然讲了两点就没有必要讲左右。
  
   这些细微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多抠细抠。写作文一定要做到准确再准确,但准确不是非要细。可以改成“星期四,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们怀着迫切与激动的心情,参观游薛福成故居” 这样子开门见山会好一些,那些走在什么路上多余了。
  
   3、我们看第二段,这里作者把题点了出来--气派。作者也是写了一些,可惜那个气派让导游给搅了“就在这时,导游来了,我们随着她走进了长长的走廊。” 这个气派是这一段的主题,但作者用笔还是不够。
  
   4、“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有多大?是不是大放光明?
  
   5、“那朱红色油漆漆成的大门、门框,”---这样的描写突出来了气派,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呢?
  
   5、“这精致的做工让谁看了都不觉为之一怔。”这句话中,精致与气派的关联在什么地方?如果写不出关联,那就是与气派有矛盾了。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当然要怪还是怪导游。
  
   6、“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了第一大花园——西花园。”---这里,作者都点了“是第一大花园”,但怎么大没讲清。可能是导游没讲吧,小孩子好糊弄,只须说第一大就好了,不用讲有多大、为何叫第一大。
  
   7、“我们来到了第一大花园——西花园。这里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这后面两句亭台楼阁,鸟语花香显然与第一大花园不搭界。
  
   从技术上来讲写的是不错的,但就是逻辑上少了一些必然。也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的布局前,要把这个故居的特点心里有数,而不是简单的堆文字。
  
   8、这一段里写了两处千奇百怪“这些山有的像老人,正在低头沉思;有的像小孩,正在手舞足蹈;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骏马”,要是改成“这些山有的像老人,低头沉思;有的像小孩,手舞足蹈;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骏马。。。”把正在去掉就有节奏了。“凝视河水,它是如此的清,如此的纯,如此的美,一点也不比漓江的水差。”要是如此的清如此的纯如此的美,就别说是漓江不能比了,是不是?这样的比法还是有欠火候。所以这里面还是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还有不足。
  
   9、“瞧,小河与岸边随风飘动的柳树、花草和水中石船上、亭子里欢声笑语的游人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这些从技术上来讲都是非常好的。但很可惜那个故居之故没有写出来大园之大也没有写来。薛福成故居--薛福成何许人也没有一点交告待。可能孩子在想:俺写的是给无锡的老师看的,俺写的是给无锡的市民看的,谁让你们这些天南海北的老爹老妈在这里乱评了。薛福成,是个无锡人都知道,还用多讲吗?呵呵,孩子的内心也说是这样想的。
  
   10、我们看第四自然段:花厅戏台结构非常有特点,----但这个特点讲的不够。假如我们这样改一下呢-----穿过西花园,经过藏书阁,后花园,不知不觉地我们已来到了花厅戏台。这里是主人看戏娱乐的地方,花厅戏台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一是戏台建在水中。你为的是让声音与水共鸣,起到音质更动听,更美妙的作用。二是戏台两侧是两棵百年老树,一棵是石榴树;另一棵是罗汉松,它们分别代表多子多孙与多福多寿。三是听戏台的的主厅是男主人与男客人听戏的地方,它的屋顶是弧型的,而这个屋顶就像一个扩音器,可以起到扩大声音的作用。我把那个结构非常有特点提到了前面,突出出来用三个方面来说明他的特殊性是不是就突出了?
  
   11、边走边游览,不经意间我们已来到了第七景---可能还是导游出了问题,前面没讲四五六处,现在突然来了个七处,有点让我们这些外地人摸不着头脑。
  
   12、这些泥人有的手捧元宝,满脸是笑;有的手拿寿桃,脸挂微笑----孩子跟我们群里的妈妈一个样子了,除了笑还是笑。
  
   13、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惠山泥人馆了----我真想化为一个天使在孩子的耳边跟他悄悄的讲:孩子,别忘了,你是在写薛福成故居。
  
   14、通过这次参观游览,我们不仅了解了无锡名人薛福成----孩子是明白了薛福成是无锡名人了,可是我们不知道啊,孩子,你不说,我们怎么能知道呢?
  
   15、最后一点,而且还领略了无锡第一大宅的气势和认识了无锡的文化----这气势也好气派也罢,小作者没有讲出来哦。

--
慎终如始
2011-07-28 15:20:00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524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