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乐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展开] [回复] [网址] [举报] [屏蔽]
路线图
路线图目前处于离线状态
等    级:资深长老
经 验 值:1643
魅 力 值:755
龙    币:5448
积    分:2669.1
注册日期:2003-08-21
 
  查看路线图个人资料   给路线图发悄悄话   将路线图加入好友   搜索路线图所有发表过的文章   给路线图发送电子邮件      

今年的提案四:关于取消中学实验班和特长班的建议
关于取消中学实验班和特长班的建议

2005年湖南省取消了实验班,尽管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但受到了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我认为,北京市也应该尽快取消初高中的实验班和特长班。
不可否认,举办实验和特长班有其理由,如学生个体确实存在差异,举办这种班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看到,举办实验和特长班是弊大于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将会更多地显现出来。
从实践看,我认为,举办实验班和特长班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背离了义务教育的制度目标。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保证所有处于规定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实验和特长班的举办显然有悖于此项目标。因为实验和特长班教育是精英式精英,而不是普及教育。事实上,实验班的教学内容远远超过了义务教育的内容。
第二,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教育均衡目标的实现。
中国的教育资源是非常紧张的,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背景的学生所得到的教育资源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政府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期望改变这种状况,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不同的受教育个体间进行大体公平的配置和分配,北京市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至今为止,我们的很多同志并没有认识到实验和特长班是与教育资源相对公平配置的目标背道而驰的。道理很简单,实验和特长班的学生往往享受所在地区、学校的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待遇,学校对实验班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通常是普通班级的几倍,在高考时实验班学生往往被保送到北大、清华这类名校,这让不少普通班的学生倍感不公平。
不仅如此,由于实验班只有少数所谓优质校有资格举办,而大多数不能举办的学校的优秀生源(当然还有优秀教师)会大量流失,这就形成一种马太效应,使好学校更优,差学校更劣,拉大校际间的差距,不利于教育均衡目标的实现。
第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
现在的实验班基本都是理科班。偏科成为理科实验班学生的通病,尤其是存在重理轻文的倾向。学生进入实验班后,往往专攻某一学科,造成基础知识不全面。而另一些学生,面对专攻学科竞赛,还是全面发展,则显得无所适从。由于精力的限制,即使是天才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不可能不受影响,且在教学上,实验班学生“应试”的成分很大,大题量的测试基本是家常便饭。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验班的举办也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了上实验班,学生就得从小学甚至在托儿所阶段开始努力,因为一时落后可能意味着以后步步落后。家长们纷纷要求孩子上各种课后班、寒假班或暑假班,或为了上特长班,利用课后或假期中本来应该休息或玩耍的时间去上所谓琴棋书画兴趣班,使孩子们的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使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扭曲。这就是现在出现小学生用拉杆书包这种不知应看作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悲哀的现象的原因之一。
从实际效果看,每年优招的特长生不少,当中能最终成为体育尖子、艺术家的有几个?事实上是,绝大多数特长生进名校后,“特长”就渐渐凝固在档案里了,随着考入名校高中、名牌大学,离“特长”就越走越远。以“优招”方式培养特长人才,不知是否经过严格论证和实践检验?美国的NBA明星、意大利一流的歌唱家、钢琴家,并没听说哪个是自小被认定为特长生,然后得益于“优招”而成才的。
实验班的举办有拔苗助长之嫌。如学校考试选拔中的必考科目一是数学(华数、奥数),二是英语(包括口语)。华数、奥数并非小学课程,英语考试的难度也远高于大纲要求。许多学生在实验班实际上基本学完了大学的课程。
第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招生秩序的紊乱,影响了教育政策的切实落实。
因为允许招收实验和特长班,各学校就必然要举行入学考试。尽管上一阶段的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综合考评,但由于不便于横向比较,这样高一级学校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选拔到他们认为合适的生源。
今年北京市明确规定,初中升学不允许举行文化课考试,但事实上各学校都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测试。如有的学校考试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内容包括数学(华数、奥数)、英语等。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北京市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形同虚设,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中学实验班和特长班必须取消。可先取消初中阶段的实验班和特长班,然后再取消高中实验班和特长班。我认为,不这样做,素质教育和减负等措施就不能落到实处。
  
2006-01-10 09:45:15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2095次   
 相关文章: [回复]  [顶端]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用户名:   密码: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版权所有 回龙观社区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1639 昌公网安备1101140035号

举报电话:010-86468600-5 举报邮箱: